针对iSCSI数据流的队列调度算法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CSI(internet SCSI,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流行的SAN(storage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它具有SAN的高速与可靠性,同时在网络上基于TCP/IP协议,摆脱了传统SAN的光纤通道。在iSCSI的标准中TCP/IP及更低层次的网络没有特别定义。本文致力于通过仿真测试的手段评估不同的队列调度算法为iSCSI数据流提供的性能。对于iSCSI协议来说,作为一种存储网络,保证良好的网络传输性能是必须的,而网络节点的队列调度算法对数据流性能有着确实的影响。但现有的关于iSCSI的研究大多着眼于较高的层次和相关应用,从队列调度算法入手的关于iSCSI性能的研究非常少。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1.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iSCSI建立模型,并测试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使用了ns-2核心所支持的分割对象(split object)特性,以OTcl语言的脚本形式完成,比较适用于经过用户自行扩展、重新编译的ns-2软件。将该模型配置于不同的网络拓扑中,进行仿真,与其他模型以及真实设备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证明该模型产生的数据流性质符合iSCSI协议。2.设计iSCSI的仿真场景,对不同的队列调度算法分别配置网络拓扑,对每一组网路拓扑进行仿真并统计数据。仿真场景在设计上符合iSCSI的应用,测试的队列调度算法包括FIFO(first in,first out,先进先出)、FQ(fair queue,公平队列)、WFQ(weighted FQ,加权公平队列)、DRR(deficit round robin,赤字轮转)和SRR(smoothed round robin,平滑循环)。为保证仿真结果在统计上有代表性,在仿真场景中设置了随机变量来控制iSCSI会话的开始时间。通过大量的仿真,以及对仿真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仿真的结果。3.对仿真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队列调度算法的性能。对于iSCSI数据流的延迟、延迟抖动、平均速率、速率抖动几个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参数体现的意义和其他和性能有关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DRR算法体现出的总体性能最好,是比较适合iSCSI的队列调度算法。
其他文献
随着军事需求的不断增强和商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缺,较低频率的微波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对较高频率的毫米波研究正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因为W波段
人脸检测问题最初来源于人脸识别,是指在输入图像中判断是否存在人脸区域,进一步确定人脸的位置,以及面部特征信息等。现在人脸检测的应用背景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脸识别系统的
随着用户对移动通信系统容量以及通信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天线工作者来说则关注于研
在最近些年来,震电效应的实验研究逐渐开展并受到关注,在地球资源勘探及地球科学领域,尤其是油气水的开发的应用潜力巨大,促使国内外学者投入大量精力从事该项研究。此外,震
微波辐射计在射电天文、遥感、目标探测、制导、医学等方面有很多应用。为了提高微波辐射计的空间分辨率,出现了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是基于干涉测量原理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的基本知识,详细讨论了目前制约RFID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安全和成本。介绍了现有的加强RFID系统安全性的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