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宗教观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生著述宏富、学贯东西,堪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文学者。“钱穆热”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而兴起,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钱穆学术的研究多集中于历史、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其宗教观的系统性研究比较罕见。本文以钱穆的著作为主要依托,在对其中有关宗教的内容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梳理,并在旁参其他学者观点论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钱穆宗教观的五大特征及其内在逻辑,对钱穆晚年最后彻悟的天人合一观亦作了进一步阐发。本文框架由导论、结语、主体部分四章即六大板块构成。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起、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以时间为序概述了钱穆的生平事略,包括家风祖训、师门传承、学界行谊、新亚书院的筹建、耕耘的过程等,重点介绍了钱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其品性、情操、学养的影响,良师益友如钱伯圭、吕思勉、华紫翔等对其治学路径、方向、风格、宗旨的影响,与著名学者汤用彤、冯友兰、熊十力之间的切磋交流,对中西教育理念的领悟与实践,对宗教现象的感性认知、切身体验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影响钱穆宗教观之形成、特征、逻辑的直接或间接因素。第二章主要是辑录一手材料后,按照世界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国的道教、民间宗教信仰的区隔,对钱穆论诸教之观点展开的述评。其中禅宗、慧能、法门是其论佛教的关键词,佛教与理学的关系则是其关注点,对道教尤其是新道教的选择性评述凸显了其一贯固有的本位、立场、蕲向,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乃至于佛教皆被钱穆视为西方宗教,这三大宗教的教主、教徒则被分别比附于中国的孔子、读书人,而在佛道教人物之钩稽、学术史意义上教理之争的着墨中则可见其特有的史心、史识。第三章是以萌发于近世、影响至今的几个有关宗教学术的争议,即宗教有无论、宗教替代说、宗教性以及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为主题,分别就相关概念、提出的背景、民国学者的回应、未来前瞻等作了界定、辨析、论证或阐发,钱穆对此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其宗教观在对这些命题的评判中亦得到了浓缩而集中的展示。本章与第二章形式上是并列的关系,内容上则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即一者关系具体的宗教、一者关系宗教理论,共同构成了本文的中心。第四章是对前三章的涵化(糅合、提炼),提出了钱穆宗教观的五大特征,即以天人合一为最高蕲向、以儒教(儒家、儒学)为本位,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融合、认识论与实践论上的知行合一以及史地结合分析的路径,并尝试探索了钱穆对宗教之具体与体系的认知逻辑即以心为其宗教观基本观念之内核,以精神不朽沟通神圣与世俗两极端,以知行合一的践履不断契合天人合一境界的思路历程。结语部分则是联系当下世界尤其是西方面临的困境,对天人合一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宗主地位、心教等堪为钱穆宗教观或文化观中之灵魂与核心的要点作了进一步发挥,总结归纳了本文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并提出了吁请与展望。本文从钱穆卷帙浩繁的著述中凝练出近世以来宗教学术界争议、影响比较大的命题对其宗教观进行了集中的揭示,并将其论宗教的具体内容按照派别不同分置在诸教之中,构筑了由具体而抽象,具体与抽象结合统一的框架层次。同时亦借鉴了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寓理于事、寓事于人,在行文中尽量避免受西方学术范式影响而形成的就理论谈理论、就事论事、空对空的弊病,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故致力于从钱穆的生平事略中发掘出影响其宗教观的因素。联系实际,对钱穆宗教观中蕴藏的学术观点、倾向、宗旨等作了一定的引申与阐发。
其他文献
利用FLkC^30软件分别对在井壁上布设一道卸压槽、两道卸压槽及三道卸压槽的卸压效果进行了模拟,由模拟结果及综合经济和施工技术等考虑,布设两道卸压槽卸压效果明显,经济上合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身份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脸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分析图像中人脸的特征信息用来辨
随着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如何避免粮食短缺是最为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
我国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水环境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有效地遏制水环境的继续恶化,通过对地方经验的吸收,中办、国办于2016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为了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地更好发展,本文将先对素质教育的含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针对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分析,以此总结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小
阿昌族户撒刀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保持着手工制作和严格依照传统并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特质。从最早的生活生产工具发展到民族工艺礼品,它不仅是一种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技术创新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类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创新成了人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