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高素质人才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做出的一项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希望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结构得以优化,从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短板和智力短板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的推广实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加强了党政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为各行各业输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形势下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大学生“村官”流失率比较高,期满续约率比较低,特别是现行激励机制亟需完善,使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相适应。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在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履职水平,降低流失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聪明才智、保障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机制问题。本文对当前建立多元化薪酬结构,保证了大学生“村官”薪酬待遇、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水平、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的加入、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引导人才的有序流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激励措施及成效,指出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手段单一、工作激励缺失、考核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制度不健全、激励配套政策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任务都围绕基层展开,一些工作内容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比较枯燥且缺乏挑战性;没有把考核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将农村工作实际与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差异进行统筹考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的多样化需求。最后基于这些原因,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实行差别激励、创设成长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激励氛围、健全考核体系,给予准确评价、完善培训制度,促进个人发展、完善配套措施,做好保障工作等,以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