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非农化进程对法制建设的推动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民大规模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迁徙流动,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农民的这种非农转化进程呈现出独特模式,从而成为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农民非农化进程对法制的社会基础、主体的涉法行为和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农民非农化进程促进了传统法制社会基础的重构。传统小农经济、宗法制度和乡土社会的生态环境是中国传统法制的社会基础。农民非农化进程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商品化进程,推动了当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发展;农民非农化进程进一步扫荡了农村宗法势力的残余,为现代法制在农村社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农民非农化进程改变着乡土社会的礼俗秩序,促进了农村法理型社会的形成。农民非农化进程中,随着主体涉法行为的增多,法律调整相对于道德习俗等规范调整的作用也逐渐显现,法律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地位随之日渐突出。同时,由于进城农民的涉法行为增多,农民对于法律的知识、情感和信念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在整体上带动了进城农民主体法律意识的增强。农民非农化进程中,进城农民产生了广泛而现实的权利要求,这些权利要求的保障和实现需要法律的确认与支持。为了满足大规模的进城农民主体的权利要求,法律在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方面必须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在价值理念层面,法律的形式公平得到进一步确认贯彻,实质公平作为形式公平的补充,也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重要理念。在制度规范层面,立法的滞后与法制内在的矛盾情况得到改善,司法在保障农民主体权益的过程中得到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征收在我国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同时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为实现征收制度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切实解决现今我国因征收而出现
天敌昆虫的扩繁及其利用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农业生产的精品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对天敌昆虫产品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主要天敌昆虫人工饲养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体现,又是党执政能力提高的一个佐证。然而,当下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实现需
室外地面热辐射包括地表面本身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是影响人体室外热感觉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通过合理的基本假设,认为地面辐射符合兰贝特余弦定律,将室外人体等效为一柱体--
本文涉及前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涉及本文问题之提出、写作目的及写作方法。日本民事再审事由师承其母本——德国民事再审事由,但同时又有所扬弃,是整个日本民
音乐艺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可以用来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表达方式。因其特别具有的感情属性,以及可以通过旋律就传达出的意识表示,在国
本文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的理论与制度构建进行了研究。文章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保护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入手,以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及范围界限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非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