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起烟草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对烟草的健康栽培有巨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剂是防止病原菌侵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根际和组织中的周生鞭毛杆状细菌,可产生多种酶及次级代谢物质,再加上在植物根部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也被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剂。生防菌高效定殖能力是其发
【基金项目】
:
The Key Project from Sichuan province Tobacco Corporation NO.SCYC201704; The Key Project from Sichuan province Tobacco Corporation NO.SCYC2019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起烟草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对烟草的健康栽培有巨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剂是防止病原菌侵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根际和组织中的周生鞭毛杆状细菌,可产生多种酶及次级代谢物质,再加上在植物根部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也被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剂。生防菌高效定殖能力是其发挥稳定生防效果的前提,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烟株内的定殖特性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此外,细菌在烟株内定殖过程受到生物和非生物等因素影响,其中土著微生物是细菌定殖不可忽视的因子。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室内盆栽试验,通过扫描电镜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和测定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烟株根茎叶部位的定殖规律;其次,通过不同时间处理多粘类芽孢杆菌分析其在烟株根部定殖情况及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研究;最后,通过室内试验探究土著细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能力以及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在烟株根表定殖情况,分析了烟株根、茎、叶部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动态变化。测定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室内通过结晶紫法测定发现多粘类芽孢杆菌在24 h测定600 nm吸光度值为1.432显著高于对照枯草芽孢杆菌的0.562,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观察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烟株根表定殖情况,利用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多粘类芽孢杆菌在处理后第3 d在烟株根尖、根中部、根基部表面都能够定殖,定殖量为根尖>根中部>根基部。分析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烟株根茎叶部位定殖量的动态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发现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烟株根、茎、叶部位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定殖规律,其中在烟株根部首先进行大量定殖,然后进入到植物茎部定殖,并且在烟株茎部定殖量最高,为4.27×1011 copies/g茎组织。2.分析了多粘类芽孢杆菌与青枯菌烟株根部的竞争定殖情况,明确了多粘类芽孢杆菌早期定殖能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室内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多粘类芽孢杆菌与青枯菌在烟株根部竞争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同时接种两种菌株,在青枯菌影响下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量显著低于多粘类芽孢杆菌单独处理;另外,接种后1-3天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量显著高于青枯菌。室内设置不同时间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分析其定殖情况及与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时间越早,其定殖能力越强,定殖量越稳定,相应的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越低。3.探究了土著细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及定殖能力的影响,明确了土著细菌与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联合作用能提高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从26种土著细菌筛选出了6种对多粘类芽孢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便利型”细菌,分别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YG)、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DF)、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W-2-9)、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 Q-1-1)和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Q-1-3),通过测定其发酵液影响下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同温层芽孢杆菌(Q-1-3)、荧光假单胞杆菌(YG)和短小芽孢杆菌(W-2-9)发酵液能够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不同土著细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量的影响,发现荧光假单胞杆菌(YG)和短小芽孢杆菌(W-2-9)处理后在第1天显著促进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定殖,定殖量分别为7.08×1012copies/g根组织和2.94×1012copies/g根组织,显著高于多粘类芽孢杆菌单独处理的3.32×10~7copies/g根组织,表明对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具有促进作用。评估了土著细菌与多粘类芽孢杆菌混合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YG)与多粘类芽孢杆菌混合处理能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相对防效相较于多粘类芽孢杆菌单独处理提高了1.64倍。综上所述,本论文明确了多粘类芽孢杆菌首先在烟株根部大量定殖,随后进行烟株茎部定殖,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定殖规律;发现了多粘类芽孢杆菌与青枯菌同时处理在烟株根部产生竞争性定殖情况;评价了多粘类芽孢杆菌早期处理与土著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混合处理促进其在烟株根部的定殖能力,提高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生防菌早期定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证据,也为指导防控烟草青枯病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是一种严重威胁柑橘产业的害螨。因其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柑桔全爪螨已对多种杀螨剂产生抗性。田间害螨防控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机械等方法,而柑桔全爪螨防控最常用的是化学防治,如灭螨醌、苯丁锡、噻螨酮、精油、哒螨灵、螺螨酯、唑螨酯等广泛应用于田间柑橘全爪螨防控。然而,这些化学药剂的使用不仅带来了严重的抗性问题,而且也造成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当前害螨防控聚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农业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多食性害螨,目前对朱砂叶螨等农业害螨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以化学杀螨剂为主。由于朱砂叶螨具有世代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体型微小、孤雌生殖等特点,导致朱砂叶螨抗性问题十分突出。甲氰菊酯是目前防治朱砂叶螨的常用药剂,目前商品化的甲氰菊酯都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存在,即R-甲氰菊酯:S-甲氰菊酯的比例为1:1,因此有关朱砂叶螨对甲氰菊
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是一种严重危害果蔬生产的农业害虫。瓜实蝇繁殖能力强,危害地域广泛,其成虫产卵于果实内部,孵化后幼虫取食危害,造成落花和落果。精巢是昆虫雄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后代的繁殖和发育联系紧密。基于生殖相关的害虫防治新技术和新靶标发掘一直是昆虫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及热点。精巢特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果蔬害虫,其繁殖力大、适应性强,使用传统化学药剂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寻找新型绿色防控靶标迫在眉睫。桔小实蝇是典型的r对策昆虫,雌虫一生可以产900~1600粒卵。通过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桔小实蝇卵巢发育阶段全转录组文库发现,miR-318在桔小实蝇卵巢中特异性高表达,然而其是否调控卵巢发育及其调控机制尚
须野螟属全球已知29种,中国记载10种。该属种类存在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差异主要体现在雌雄个体的下唇须和头顶形态不同,部分种类翅面斑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雌雄二型导致很多种类至今还只有单性的描述。本文依据形态特征和DNA Barcode对须野螟属Nosophora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发现须野螟属Nosophora有4个种的下唇须、雄性头顶形态与属征不符,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抱器瓣以及雌性外生殖器的
烟草青枯病是烟草生产上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体及人类活动等方式进行传播,危害范围广,已经对烟草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农业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目前防治烟草青枯病的主要措施,然而这些防治措施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抗性诱导技术因其安全、无毒、用量极少,且一般引起的防御是广谱性等优点,成为烟草青枯病的防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其发生范围广,危害重,防治困难,对于烟草青枯病的防治研究者或者农业从事者做了大量的尝试,包括实行休耕轮作、筛选培育抗烟草青枯病的品种、使用化学药剂等,综合使用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烟草青枯病的有效防控依旧面临了很多局限性,而生物防治本身具有绿色无污染,安全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本研究主要通过不发病烟株根际土的采集和细菌分离鉴定,筛
<正>在尼克松正式访华前的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带18人抵达北京,与中方商讨礼宾、安全、住房、电视转播等所有细节。其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分歧和问题,有些牵涉到国家主权,有些甚至需要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亲自来解决。双方的第一个分歧便是尼克松的专机问题。
甲基汞(Methylmercury,Me Hg)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毒性强、分子量小、亲脂性、难代谢等特点,因此容易在水生生物中积累,并通过水生食物链转移和放大。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重要营养纽带,是Me Hg在食物链中转移和放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研究对象,探讨Me Hg在其体内的积累方
短颌鲚(Coilia nasus)是一种淡水定居型鱼类,此前被认为分布于长江中游和下游,2019年首次被确认存在于三峡库区,但三峡库区短颌鲚的种群现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三峡库区的长江一级支流澎溪河、梅溪河、草堂河、大宁河采集短颌鲚样本676尾及5种关联鱼类348尾(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288尾,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