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是重要的合成目标。我们课题组之前报道了两例催化不对称合成含有手性叔醇结构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Phaitanthrin A、Cephalanthrin-A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工作。由于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存在极性大、溶解度差等诸多缺点,因此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对映体过量(ee值)时,而需要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一步或两步的衍生以降低产物极性、增加其溶解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筛选反应条件的工作量,降低了研究效率。因此,发展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的光学纯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利用手性溶剂化试剂和手性位移试剂与被检测物的相互作用,核磁共振(1HNMR)光谱已被成功应用于对映异构体的光学纯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手性磷酸作为手性识别剂通过核磁共振(1H NMR)测定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的光学纯度。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R) -1,1’-联二萘酚(R-BINOL)为手性源,经MOM-Cl保护、碘代、Suzuki反应、脱保护、与三氯氧磷反应等多步反应制备了手性磷酸。产物分子结构通过NMR等方法确定。2)以色胺酮及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与丙二酸在醋酸镍、手性噁唑啉配体的作用下基于脱羧-Aldol反应得到Cephalanthrin-A及其衍生物。同样,以色胺酮及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与丙酮在氨基酸盐的作用下直接发生Aldol反应得到产物Phaitanthrin A及其衍生物。产物分子结构均通过NMR等方法确定。3)以合成得到的手性磷酸作为手性溶剂化试剂通过核磁对Cephalanthrin-A、Phaitanthrin A及它们的衍生物的对映异构体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手性磷酸对含有叔醇结构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对多类底物的对映异构体均可实现基线分离;其中Cephalanthrin-A及其衍生物产生最大的化学位移差值达到0.02 ppm;对Phaitanthrin A及其衍生物识别产生的最大化学位移差值达到0.07 ppm。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该方法对手性的Cephalanthrin-A和Phaitanthrin A的光学活性进行了检测,取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和良好的线性效应。同时,氨基酸盐催化条件下色胺酮与丙酮的反应混合物可不经纯化直接在磷酸存在条件下通过核磁分析,可以极高的准确性获得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此外,我们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双氢键的识别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