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观察复方中药威瑞生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组,余下的54只为造模组。造模组自由饮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液24周,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24周末时,正常组和造模组分别处死1只、3只,了解造模是否成功。正常组余下17只,剩下的造模组大鼠47只(造模期间大鼠死亡4只,具体见“死亡情况”)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维甲酸组(n=16)、中药组(n=16)。中药组和维甲酸组分别用复方中药、维甲酸治疗,连续16周。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食欲、被毛的光泽度和大便等情况;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观察胃粘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包括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大鼠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P53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出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ng index P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 AI)。结果:模型组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发生率分别为86.7%与80.0%,与正常组(11.8%与5.9%)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说明造模是成功的。在逆转IM、ATP方面,中药组能显著逆转模型大鼠胃粘膜IM、ATP(分别为18.8 %与12.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维甲酸组IM、ATP的逆转率分别为33.3 %与26.7%,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疗效不及中药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P53蛋白的表达在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而维甲酸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然在下调PCNA、P53蛋白表达中药组优于维甲酸组。中药与维甲酸都能上调凋亡指数,但中药组促细胞凋亡的作用比维甲酸组强(P<0.05)。结论:复方中药(威瑞生)能改善大鼠IM、ATP的状态,达到逆转胃癌前病变的目的;能降低突变型P53、PCNA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可能是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