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PSPD患者外侧痛觉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somatoformpaindisorder,PSPD)患者外侧痛觉系统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结构连接与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22名PSPD患者(男性7名,女性15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名(男性6名,女性14名),在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前,进行疼痛及情绪相关量表的评估。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确定性追踪的方法来追踪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纤维束的数量,用基于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的方法来计算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再对PSPD患者脑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研究PSPD患者在外侧痛觉系统丘脑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是否存在结构与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在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的结构连接上,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FA值及纤维束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功能连接上,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PD患者外侧痛觉系统丘脑腹后外侧核与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结构连接(各项异性分数FA值、纤维束数量)及功能连接(FC值)较正常对照没有明确异常改变,PSPD患者“疼痛感”的产生可能不在外侧疼痛系统,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PSPD患者内侧痛觉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目的:研究 PSPD(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患者内侧疼痛系统丘脑内侧核群、前扣带回、岛叶、杏仁核及前额叶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上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22名PSPD患者(男性7名,女性15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名(男性6名,女性14名),磁共振扫描前,先进行疼痛及情绪相关量表的评估。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确定性追踪的方法来追踪内侧痛觉系统丘脑内侧核群、前扣带回、岛叶、杏仁核及前额叶脑区之间的纤维连接情况。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用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方法来计算PSPD患者丘脑中线核群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选择有改变的功能连接与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医疗结局用疼痛量表(MOSPM)、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中文版疼痛敏感性问卷(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C)进行 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同时对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脑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研究PSPD患者在内侧痛觉系统丘脑内侧核群、前扣带回、岛叶、杏仁核及前额叶之间的结构连接与功能连接是否发生改变。结果:通过DTI确定性纤维追踪的方法追踪出的丘脑背内侧核、前扣带回、岛叶、杏仁核及前额叶组成的内侧疼痛系统之间的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aphy,FA)及纤维束数量中,PSPD患者左侧丘脑背内侧核与左侧前额叶的FA值较正常对照增加,左侧前额叶与左侧岛叶的FA值增加,右侧丘脑背内侧核与右侧前额叶的纤维束数量增加。PSPD患者左侧丘脑背内侧核与左侧壳核、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尾状核、左侧额中回、左侧岛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丘脑背内侧核与基底节区(左侧壳核、左侧尾状核)及前额叶(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增强。左侧丘脑背内侧核与左侧壳核的功能连接值与疼痛量表(VAS、MOSPM)的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SPD患者内侧疼痛系统中的丘脑内侧核群、前扣带回、岛叶、杏仁核及前额叶之间存在结构连接(FA、纤维束数量)和功能连接(FC值)上的改变,主要的异常位于前额叶等与精神及情绪相关的脑区,说明PSPD患者的“疼痛感”是一种情绪因素导致内侧痛觉系统的功能性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精神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