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会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完整的新思路,这三次重要会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锋站和桥头堡,直接面向农村社会和服务广大农民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其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高低。从我国政府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可以看出,乡镇文化站在政府组织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乡镇文化站作为宣传教育机构在基层乡域治理环节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基于此,本文对乡镇文化站历史真实运行状态进行学理性的分析,从总体性上和个案拓展来描绘乡镇文化站的兴建与解构、重建与虚设、组合与新生,以及文化站运行发展过程中困境和行动策略,通过这些分析研究来达到对现实的关怀。首先,本文从总体和宏观上回顾了乡镇文化站的渊源流变和发展轨迹,即全能主义时期的兴建与解构(1949-1978),税费时期重建与虚设(1979-2005)和后税费时期组合与新生(2006-至今),从乡镇文化站产生的背景、原因、运行机制、文化职能、文化特点和社会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文化特点呈现政治性文化、市场性文化和需求性文化相互继替的过程,表征国家、市场、社会之间一种动态的相互关系。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是也是政府放权、市场完善、社会健全良性互动运行的结果。其次本文运用过程—事件方法从微观层面描绘个案华中S镇乡镇文化站30年的历史变迁和路径转向。文化站作为现代性的产物,在市场化浪潮中响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兴起的,深深的印上了时代所赋予的特点。文化站经历准行政化组织和市场化组织的变革,在不同场域内的文化站发展有着不同的境遇。在作为准行政化组织阶段,由于农村税费改革所导致的对乡镇文化站的“断奶”,在文化经济命题的背景下和乡镇机构的膨胀对农村和农民资源的过度汲取,一方面造成了文化站的空壳化和公共文化虚无,另一方面对农村和农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以钱养事”的改革将文化站由事业单位变成了公益性的服务组织,文化能人在政治正确和合法性框架内采取行动策略,使文化站得以兴盛,并且为广大人们提供了丰富而又高质量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