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和莎士比亚、肖伯纳齐名为英语界三大戏剧家。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由此可见,他是善于描写心理矛盾和刻画人物情感的大师。他的晚期剧作《诗人的气质》便是对此最典型的体现,它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探讨了爱尔兰移民在被同化和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以及由于信仰、真我和人性的失落所遭受的心灵折磨。
因此,本论文将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奥尼尔戏剧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试图阐释剧作家所要表达的悲剧根源,并从而揭示现代悲剧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剧作者将悲剧人物定位于社会底层阶级的普通人,从而使得该悲剧的意义有着更大普遍性而具有广泛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本文认为,这个意义就在于,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因为各种外界和自己因素,从而导致人格分裂,人生追求目标的易位,灵魂堕落。因此,本文的通过对剧本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人应保持对信仰、真我的追求,做一个真正的人。
奥尼尔是一个多产作家,但在对其剧作的研究中,许多批评家都将其注意力放在他最著名的剧作之上,如《悲悼》、《琼斯皇》、《毛猿》、《送冰的人来了》以及《长日入夜行》,而往往忽略了《诗人的气质》,因为后者不及上述巨作有名,但本论文认为,随着现代人在以经济发展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下,抛弃信仰,完全沉浸在物质高度发展所带来的肉体享受,人的精神逐渐被各种低俗的快感所麻木,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背景中,该剧的重大意义日益被彰显出来,对于我们将来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目标,以及作为人而存在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具有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剧作家的生平和思想,指出其对剧作家剧本创作的影响,然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视角、方法以及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和比较主人公性格的两面性;论文的第三部分重点放在对主人公虚假自我的分析,试图从社会角度找出造成其性格分裂的原因;论文的第四部分则通过挖掘主人公被压抑的真我,而阐释其心理渴求和欲望满足;论文的第五部分阐述了论文作者对探求真我的看法;最后,论文结论部分通过分析真我的失落而导致的潜在危机,如自我主义、人的异化,甚至人类中心主义,再次强调了人不能丢失信仰和对真我的追求,否则将导致人类灵魂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