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衡量股市发展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近年来金融实证研究的重要领域。股票市场的波动普遍存在集聚性、非对称性、尖峰厚尾、非正态性分布和持续性等特征。其中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又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其含义是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股市波动的冲击影响表现不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世界大多数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非对称性现象,而且普遍表现为“杠杆效应”,即利空消息对股市波动的冲击影响比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要大。但我国沪深股市发展相对较晚,市场交易机制尚不完善,投资者理性程度偏低,市场投机氛围较浓,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股票价格波动频率高,波动幅度大,仍表现为弱有效市场。与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相比,我国沪深股市表现出更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对我国沪深股市波动非对称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我国股市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股市波动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沪深股市经历了空前的大牛市和大熊市时期。因此,我们选取自股改以来的沪深股市日收盘价为研究样本,以沪深股市日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沪深股市创下的历史最高点和最低点为分界点,将样本数据划分为牛市、熊市和混合波动三个阶段。同时,我们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GARCH族模型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股改以来沪深股市在不同阶段的波动基本特征和波动非对称性现象。其中,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我们通过横向国际比较和纵向分阶段比较,全面分析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波动的基本特征。在横向国际比较分析中,我们引入同期的纳斯达克指数、德国DAX指数、日经225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作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在纵向分阶段比较分析中,我们分别对比分析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总体和三个阶段的波动基本特征,以探究其波动变化情况。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和J-B检验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沪深股指总体和各阶段样本数据的波动特征与几个主要的国际指数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即我国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总体和各阶段样本序列均表现出显著的波动集聚性、非正态性分布和尖峰厚尾特征,说明我国沪深股指总体和各阶段样本序列均可能存在波动非对称性现象,应该用GARCH族模型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同时,沪深股指各阶段样本序列又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波动特征,表明对我国沪深股市进行分阶段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在GARCH族模型实证分析中,我们主要利用GARCH模型、TARCH模型、EGARCH模型和信息冲击曲线具体分析沪深股指总体和各阶段日收益率序列的波动非对称性现象。在建模分析前,我们首先要对沪深股指收益率序列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和ARCH效应检验等一系列适用性检验,进一步判断沪深股指总体和各阶段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建立GARCH族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沪深股指各阶段样本数据属于纯随机的平稳时间序列,沪深股指ARMA模型残差序列存在ARCH效应,即条件异方差性。因此,沪深股指总体和各阶段收益率序列数据均适合建立GARCH族模型。在对沪深股指总体和各阶段样本序列分别建立GARCH族模型后,通过对比我们发现,EGARCH模型更适合用来检验我国沪深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现象。并且,我们也得出结论:我国沪深股指总体收益率序列波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而且表现为“杠杆效应”,与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表现一致,表明我国股市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在分阶段建模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沪深股指收益波动非对称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即“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沪深股指收益波动的影响效果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具体来讲,在牛市阶段,沪深股指收益率序列波动表现为显著的“反杠杆效应”;而在熊市和混合波动阶段,沪深股指收益率序列波动均表现为显著的“杠杆效应”。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和GARCH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沪深股市发展逐渐成熟,与国外成熟股票市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但是我国沪深股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既有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股市投资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推动我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