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周期中,给予黄体酮+补佳乐与仅予黄体酮这两种黄体支持方案对IVF治疗结局的影响,并比较注射hCG日、移植(ET)日以及黄体中期血清雌激素(E2)的水平,了解E2水平或下降程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IVF-ET黄体支持中的作用,从而为制定最简单、有效的黄体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1. 回顾性分析785个IVF-ET治疗周期,其中384周期仅予黄体酮80mg/d黄体支持,401周期给予黄体酮80mg/d +补佳乐(戊酸雌二醇)2mg/d,比较黄体支持中补充小剂量雌激素对妊娠率的影响。
2. 回顾性分析黄体期未补充雌激素的384周期,按hCG日E2值(单位pg/ml)分:﹤2000组、2000~4000组、﹥4000 组;按ET日E2值(单位pg/ml)分组:﹤500 组、500~1000组、﹥1000组;按hCG日E2与ET日E2 比值分组:﹤4.0组、≥4.0组,了解E2峰值水平及取卵后E2下降程度对IVF妊娠率的影响。
3. 测定IVF取卵后因某种原因未行移植者黄体中期E2水平,与自然周期黄体中期的E2水平比较,对实验的第一、二部分结论作进一步的实验论证。
结果:
1. 补充组与未补充组比较:两组在年龄、获卵数、受精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未补充组按hCG日E2水平比较:各组间在获卵数、受精数上有显著差异(P﹤0.01),hCG日E2水平>4000组获卵数、受精数最多,但各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按ET日E2水平比较,E2水平>1000组获卵数、受精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但三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hCG日与ET日E2比值分组,发现两组的获卵数、受精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IVF取卵后黄体中期E2水平明显高于自然周期者(P﹤0.05)。
结论:
黄体期补充小剂量雌激素进行黄体支持并不能改善IVF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所以黄体期补充雌激素是非必需的。hCG日E2水平、取卵后黄体早期E2下降程度及黄体中期E2水平均不影响IVF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