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西部农村反贫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有59.3%集中在西部地区,且贫困程度很深。西部贫困人口的大面积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化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将进一步从根本上削弱了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并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旨在全面概括和总结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基础上,针对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分析、阐释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探索、研究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政策思路。一、主要内容农村区域贫困有自身的特点和形式,只有针对其成因才能寻找出消除缓解贫困的途径。因此,本研究首先在借鉴国内外反贫困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区域贫困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指出农村区域反贫困的特点并分析农村区域反贫困的主体及其职能。其次,通过历史和现状分析,对西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内贫困人口的构成、分布特点以及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为西部农村反贫困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政策调整思路,提出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形势、目标、任务以及具体的思路、途径和模式,并从制度和技术层面为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实施指出了具体的创新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农村区域贫困的共性特征与原因。在借鉴国内外贫困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区域贫困的共性特征和一般原因进行了分析。2.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历史分析。通过对我国自解放以来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历史进程的分析,以及现阶段西部农村贫困状况的分析,总结我国西部在农村反贫困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寻找出西部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为新阶段西部农村反贫困政策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3.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在对西部农村面貌和经济发展概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特征以及原因。4.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形势、目标、任务以及思路、途径和模式。在分析现阶段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有力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农村贫困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现阶段西部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及任务,并围绕西部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和任务,提出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具体思路、途径及模式。5.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研究。制度创新是西部农村反贫困成果与否的关键环节,本部分将对西部农村反贫困中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激励制度、生产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制度创新的框架。6.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技术创新研究。对西部农村反贫困过程中技术选择的标准、类型、技术来源、技术成果转化的渠道以及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为西部农村反贫困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方案。7.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推进策略研究。二、研究结论1.农村区域贫困有其共性特征,其成因也大致相同。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恶劣、先天禀赋较差;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法制能力缺乏;产业结构层次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积累能力差;人口、资源、经济发展矛盾尖锐。造成农村区域贫困的一般原因有:农业发展条件差,难以提供原始积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封闭,低水平运行;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中央与省及政府扶持的不足;贫困区域自身努力上的缺陷等。2.西部农村的贫困主要是属于生存性的绝对贫困。从区域特征上看,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不足、经济社会系统封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方面;从贫困主体的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素质不高、低水平自给性生产、生活及生产条件恶劣、自我发挥能力弱和边缘化等。3.西部农村贫困成因复杂,是多方面制约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造成的,因而反贫困任务十分艰巨。造成西部农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体制及政策因素:自然原因;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原因;社会人文原因等。西部农村贫困原因的复杂性使得西部农村反贫困任务十分艰巨。4.加快发展条件的改善、重视发展能力的提高、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是现阶段西部农村区域反贫困的重点。基于此,现阶段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思路应该是:以贫困农民为主体、政府加大扶持、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5.西部农村区域贫困原因复杂且贫困程度深,应根据西部农村区域的实际情况创新脱贫模式,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帮助西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些模式包括:区域特色农业开发脱贫模式;西部特色非农产业开发脱贫模式;异地迁移脱贫模式。在推进模式选择上,可以采用以农村社区为单元的“整村推进模式”和以产业发展为依托的“产业区推进模式”。6.制度创新是西部农村区域反贫困非常关键的一环,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反贫困立法;实现农村反贫困集中统一管理;对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建立西部农村反贫困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设西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实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特殊灵活的要素吸引政策。7.西部农村区域反贫困必须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以通过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弥补区域发展的劣势。在技术选择标准上,应注重先进实用性、显著效益性、低成本性和低风险性;在技术类型选择上,注重资源(水资源)节约型技术、生态环保型技术、农产品优质、高产、安全生产技术、高效特色产业发展技术和农产品储藏、运输、精深加工技术。同时,要疏通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技术成果转化的渠道,充分发挥各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8.西部农村区域反贫困是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应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农村反贫困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全社会反贫困机制。三、创新点和主要突破点1.提出了中国农村居民贫困新标准,构建了测定模型。传统的贫困概念只强调了物质的贫困,单纯以经济指标(收入标准)衡量贫困程度,缺乏对其它因素的考虑,导致在扶贫开发上单一注重给钱给物的物质扶贫和经济指标的变化,忽视人的精神贫困和机会能力的贫困。本研究认为扶贫开发模式的创新,首先应对贫困内涵有新的认识,除了物质生活上的贫困,还应该有精神、能力和机会的贫困。因此,论文把官方贫困线视为“生存贫困线”,其表明农村贫困人口达到基本生存水平所需要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另外一条贫困线,即“发展贫困线”。发展贫困线是指在生存贫困线之上的一条收入线或消费支出线,它不仅包括了维持基本生存水平所需要的收入,也包括了社会平均水平的教育、医疗保障所需要的支付能力。具体来说,农村发展贫困线(DPL)可以用下式来表示:DPL=SPL+GPL+EPL其中SPL为食物线,GPL为其它基本生活需求线,EPL为基本发展需求线。2.提出了实现贫困农民反贫困主体地位的路径。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必须以贫困农民为主体,提高贫困农民参与能力和参与度。在反贫困过程中,应做到:扶贫项目由贫困农民民主决策:扶贫项目由贫困农民参与实施;扶贫项目效益主要由贫困农民分享。3.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必须要改变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弱势的市场地位。弱势的市场地位既是西部地区贫困的根源也是其结果,不改变这一状况,西部贫困地区反贫困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应通过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强基瓷枋┙ㄉ琛⒓忧颗┗е涞牧嫌牒献?提高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的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控制性减压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开颅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9例,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对照组
本文针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阐述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
<正>一中国现代文学能以我们看到的那种样态发生,有两种文化资源缺一不可。一种是理性、智性层面的资源。比如启蒙主义思想、个性主义思潮、女性和女权主义意识等,没有对这些
九姓渔民方言是一种严重濒危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浙江省西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地带,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活动范围南至龙游、衢县、江山,西至淳安,北至杭州
<正>射礼,是古代的一种传统礼仪。古人以射箭选拔贤能,教导礼义。射礼是古代礼乐文明的优秀典范。现今韩国、日本的弓道即来源于中国的射礼。《礼记·射义》有云:"射者,仁之
期刊
外语思维在外语教学界倍受推崇,深入探讨外语思维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外语教学界对外语思维认识上的误区,更有利于从新的视角揭示外语学习的本质。本文首先引出外语教学界关于
本文研究了表面修饰有环氧乙烷基和羧基的功能化磁粒的制备,将对血液或血液制品中的HIV、HBV及HCV等病毒有很强的光诱导灭活作用的吩噻嗪类染料,如天青A和天青B,通过化学反应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实体或聚集体的科学,现已成为化学中发展迅速、极富挑战性的新领域之一。氢键自组装超
长期以来,窃电现象十分普遍。随着用电量的高速增长,一些电力客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采用违法手段进行窃电。电力企业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试图解决窃电问题,但收效甚微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当前钢琴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促进钢琴教学更为现代化且具有一定的切实性,需对钢琴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