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性分组环(RPR)是先进的针对分组优化的光传输技术,它结合了以太网的简单、经济性和SDH/SONET的可靠性,是新一代城域网组网的发展趋势。RPR位于OSI数据链路层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本文从整体上给出了RPR MAC的模块设计,该MAC与客户端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在此基础上阐述了RPR数据通道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结构、帧收发处理流程、整形器原理以及RPR中简单将业务分为ClassA、ClassB和ClassC三种服务类型的业务区分方法。RPR在对流量特性的描述上过于简化,业务区分粒度过粗,在多业务区分上的支持不足,难于同其它支持多等级服务质量(QoS)的网络互连互通,处理能力和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多业务区分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级别选择-比例时延区分(DCS-PDD)这一多业务区分算法,该算法能有效解决RPR业务区分粒度太粗的问题,同时可有效解决RPR中空间调度对高队列号业务服务不公平和对跨环多业务区分支持不足的问题。论文详细阐述了其中的两个关键算法:DCS和PDD。为了有效提供多业务区分的配置、管理和维护工作,本文提出了将多业务环(MSR)作为RPR客户端以完善RPR的建议。MSR处于OSI数据链路层的逻辑链路控制(LLC)层,它有效引入了支路这一概念,并通过配置的方式完成业务的实施。本文后半部分着重分析了基于RPR的MSR站点结构,客户端接口,MSR-RPR的多支路业务组成、多支路业务类型和多支路业务的提供,同时比较分析了MSR-RPR相对RPR在多业务区分和组网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