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式缝线固定术:无线结巩膜层间Z字缝合法的病理及力学分析目的:对一种新式缝线固定技术:无线结的巩膜层间Z字缝合法的安全性及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50只,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0只。将A组、B组、C组、D组右眼定为实验眼,造无晶体眼模型,预置固定缝线后,分别给予1针、2针、3针、4针的巩膜层间Z字缝合。使用微型测力计测Z字缝合后各组拉力(RA、RB、RC、RD)。比较各组间拉力的差异。E组为病理模型组,右眼定为实验眼,造无晶体眼模型后,均给予巩膜层间Z字缝合(3针),分别于术后1天、7天、14天、30天、45天将其处死,取其巩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巩膜缝线处愈合状态。结果:(1)RA、RB、RC、RD的拉力总体平均水平不全相同(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每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0.001)。(2)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术后1天,缝线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术后7天,巩膜组织弥漫大量炎症细胞;术后14天,炎症细胞向缝线处聚集成簇;术后30天,炎症细胞仅局限于缝线处;术后45天,缝线周围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几乎不见炎症细胞。结论:(1)巩膜层间Z字缝合3针足以稳固晶体。(2)病理切片HE染色提示,缝线在远期不会引起巩膜组织炎症反应。新式无线结巩膜层间Z字缝合法在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中的应用分析目的:探讨新式无线结巩膜层间Z字缝合法固定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式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27例(30眼)行无线结巩膜层间Z字缝合法固定人工晶状体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简称UBM)、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探讨此手术方式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一月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眼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简称SCH),2周后手术干预,术后视力恢复至0.4。术后眼压升高者2眼、3眼出现角膜水肿,一周内均恢复正常。术后1月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35月,未发现人工晶状体脱位、眼内炎等。结论:新式无线结巩膜层间Z字缝合法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操作方式简捷,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视力恢复佳,在后囊破裂或悬韧带异常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