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景观和城市感知景观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由实证方法论转向人本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原理源自新人文地理学的“地点论”。本文在城市景观感知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点论”的空间感知(距离无差别)为理念,对城市夜晚车行状态下景观线路感知组合观光功能进行研究,开创性地提出城市夜晚观光的“峡谷景观”体验理念。并提出解构城市夜晚峡谷景观的空间条件,及其建构的“地点论”的认知原理。即,在车行动态并具有“无差别空间距离”感知条件下对城市景观的感知,可以激励游客形成具有旅游功能的城市连续美景。 本文以西安二环快速干道及其周边景观为研究案例区域,获取了对其沿线天际线建筑的空间分布,并对建筑密度、类型、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确定了西安二环城市夜晚观光峡谷景观构建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按照景观空间组合的发育成熟度,将西安二环城市夜晚观光峡谷景观划分为发育成熟型、正在发育型、以及潜在发育型三个阶段,并且各个类型在空间上并不是连续的。结合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特征以及商务办公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西安二环城市夜晚观光峡谷景观的发育与这两种空间分布之间存在高度的重合性,并根据这一特征,分别对三个阶段景观进行了游段细分。其中,发育成熟型游段包括四个:①位于高新区与南二环西段的“新西安现代风貌段”;②位于南二环东段的“新社区风貌游段”;③二环东路的“混合风情街区游段”;④二环北路的商住游段。正在发育的游段有两个:①二环西路“传统单位制社区”游段;②东北部城市“工业西安”段。潜在发育的游段为两个:①西北部“历史文明”游段;②城南“文化西安”文教科研区。 在此基础上,整理了现代城市夜晚观光峡谷景观构建所应具备的条件、不同成熟度城市夜晚峡谷景观的空间构成以及城市夜晚峡谷景观构建要素,并对车行下城市夜晚观光景观无差别感知原理做了初步探索。最后,文章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可以对城市夜晚峡谷景观多种构建模式的探索,对不同条件下城市夜晚峡谷景观构建的标准以及在车行城市夜晚观光无差别感知环境中不同景观对乘车人空间无差别感知的影响范围差异等方面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