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理本人跟诊时所搜集到的导师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的医案,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性地总结导师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内分泌疾病的经验,便于今后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桃红四物汤,充分体现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温习和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桃红四物汤来源、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及实验室研究进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收集、整理导师王旭教授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运用桃红四物汤的医案,再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获得符合要求的155诊次医案。将所有医案数据录入Medcase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中,构建本次研究的数据专库。先对医案数据进行全面清洗,再用相关数据挖掘方法(包括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等)进行挖掘分析。将挖掘得到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处方用药及其中的关联性等内容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本次研究共118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13例,分别占4.24%、95.76%,男女比例1:22.6。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6岁,平均为35岁。中医诊断方面,以月经不调、黧黑斑、瘿病为主,频率分别为33.55%、26.45%、14.84%。西医诊断方面,以月经病、黄褐斑为主,频率分别为30.97%、26.45%。临床表现方面,共有148个临床症状,频率较高的临床表现有月经色暗、有血块、神疲乏力、月经量少、经前乳胀、月经后期、面部色素沉着、怕冷、寐差、面色无华、脱发、经行腰酸,频率分别为49.03%、47.10%、45.81%、42.58%、31.61%、30.32%、29.03%、27.74%、23.87%、23.23%、21.94%、21.29%;舌象方面,较高频的有质淡紫(43.23%)、苔薄(38.71%)、质红(27.10%)、苔薄白(23.23%)、有瘀点(21.29%)、有紫气(17.42%)、质紫黯(14.84%)、边有齿痕(13.55%)。脉象方面,频率大于20%的脉象有:涩脉、细脉、弦脉,频率分别为92.90%、72.29%、23.23%,以涩脉、细脉为主。用药方面,高频药物有9味,分别为: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熟地、山药、山茱萸,频率分别为:100.00%、100.00%、97.42%、95.48%、92.26%、87.10%、85.81%、68.39%、67.10%。[结论]王旭教授临证时常体现其异病同治的思维。导师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多种内分泌疾病,尤其在女性月经不调、黄褐斑、甲状腺相关疾病中最为多见。虽然所治疗的疾病种类不一,但这些疾病均在其发展变化中出现了血虚血瘀之证。当这些临床表现、舌苔、脉象均与血虚血瘀证相符合时,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导师常根据归经理论指导用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桃红四物汤主入肝经,王旭教授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时,常用其治疗肝经循行所过之处的疾患,诸如黄褐斑、月经不调和甲状腺相关疾病等。王旭教授临证时常从肝肾论治,因肝肾同源,肾精与肝血互生互用,同盛同衰,故王旭教授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时常配伍使用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肝肾同调。并在调理女子月经时,考虑到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肾脏、肝脏、脾脏关系紧密,故临床处方用药时注意调养肝肾,且常常肝脾肾三脏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