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以井震资料为基础,应用了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理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解释、构造发育史和断裂控砂等研究工作,识别出构造有利区及断裂控砂有利区。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不整合面特征和传统组段界面的分层特征为标准,以合成记录为桥梁对苏仁诺尔地区南屯组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南屯组顶底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南屯组底界面具有明显的上超削截特征。利用相干体与三维可视化等方法,对研究区断层进行识别,发现个别断裂在走向、倾向、延伸长度上稍有变化;利用空变速度体进行时深转换,绘制了T22、T3和T23反射层构造图。在断层平面及剖面组合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断裂形成期次,划分断裂系统。研究认为,苏仁诺尔地区断裂的形成演化先后经历了铜钵庙组-南屯组时期的强烈伸展变形,大磨拐河组时期的断坳转化持续伸展变形,伊敏组时期的走滑变形,青元岗组时期的部分主干基底断层反转构造变形。以断陷盆地断裂传递带控砂为理论基础,从生长断层识别、控砂面积判定和控砂模式建立等几个方向出发,对苏仁诺尔油田南屯组地层坳陷内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参考传递带位置,结合地层等厚图、砂岩厚度图、地震属性及反演切片等手段综合判定传递带控砂分布范围,通过与构造圈闭结合,确定苏仁诺尔地区南屯组砂体有利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