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Zhi Wang et al.(2013)提出的总贸易流量分解框架,利用WIOD数据库立足附加值视角重新探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继而引入结构分解分析方法(SDA分析法)初步对中国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比重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并最终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贸易理论构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机制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寻找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有效升级路径。本文发现中国在加入WTO后虽然出口贸易规模快速扩张,但是出口中包含额国内附加值比重却一直处于40个样本国家偏低水平,并且呈持续下降态势,主要受于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拖累。中国主要在产业链相对低端的初级和资源产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四大类行业具有较高的国内附加值比重,而知识密集型行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比重相对较低,并且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中国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并没能够及时弥补与创新型国家的技术差距。鉴于中国长期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外需规模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得贸易收益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值得可喜的是反映部门投入产出效率的生产技术结构效应对中国国内附加值出口也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技术进步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升级是有显著且正向推动作用。三大要素变量(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和三大外部环境变量(贸易自由化、金融发展程度和财政政策力度)对一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显著影响,但是只有技术进步、金融发展程度和政府财政政策力度三大变量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未来中国想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还需要从技术要素以及金融发展、财政政策等外部环境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