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脾柔肝方是导师田耀洲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所获经验方,总结出以柔肝运脾为主要大法的方药,具有柔肝运脾、理气通便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本课题进一步探究运脾柔肝方疗效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对IBS-C的病因病机、诊疗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归纳分析。研究现状表明,现代医学在IBS-C相关病因及诊治方面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中医药在治疗IBS-C方面对比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更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就运脾柔肝方药物组成及组方意义、中药药理作用,对运脾柔肝方对IBS-C发挥疗效的理论机制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运脾柔肝方对IBS-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胃动素(Motilin MO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表达及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运脾柔肝方对IBS-C大鼠肠道动力的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2只wistar大鼠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BS-C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正常组和IBS-C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莫沙必利组给予1.35mg/(kg·d)混悬液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12.2g、24.4g、48.8g/(kg·d)药剂灌胃。计算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墨汁推进实验测定肠道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OT、SS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Q-PCR检测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IBS-C模型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与IBS-C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均升高。②与正常组比较,IBS-C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OT表达降低(P<0.05),SS表达升高(P<0.05);与IBS-C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OT表达升高,SS表达降低,其中莫沙必利组和中药中、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IBS-C模型组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IBS-C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结肠组织中SCF、c-ki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除中药低剂量组SCF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①运脾柔肝方可明显改善IBS-C大鼠排便及粪便性状,提高肠道推进率。②经药物干预后,给药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OT表达水平升高,SS表达水平降低,说明运脾柔肝方治疗IBS-C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MOT表达并抑制SS表达,调节机体内胃肠激素水平的异常表达,从而改善排便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IBS-C症状。③经药物干预后,给药组结肠组织中SCF、c-kit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强,运脾柔肝方治疗IBS-C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SCF/c-kit信号系统表达来改善肠道动力,从而达到治疗IBS-C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