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问题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其背景为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和南海区域油气资源的发现。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以致造成了南海争端之局。首先,本文对南海争端形成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和概述,即南海的地理界定、油气资源状况和地缘政治格局。对此,本文认为,由于南海地理位置的复杂性、加上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国际运输航道的地缘特殊性,促使南海争端国以及域外大国为了不同的利益诉求而采取激进的单边行为,破坏南海局势的稳定。身为南海主要争端国的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一直采取低调克制的政策,保持南海局势的稳定与和平。本文从三个视角对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进行梳理和论述,分别是法律权益、军事国防和外交互动。马来西亚南海政策是伴随着国际海洋法的完善而逐步成型的,开始是以颁布与海洋有关的法律,如《大陆架法令》以及1979年颁布官方地图,正式宣告马来西亚对南海区域的主权诉求。此后,还透过加强皇家海军投入、派驻军队占领岛礁、开发岛礁以加强实际控制、同邻国进行联合军演和加强巡逻以维护南海区域的和平,以加强对南海区域的控制。在外交互动上,马来西亚强调不使用武力原则,并从双边多边途径积极与各国进行协商沟通,并达致了许多积极的共识。在南海问题解决上马来西亚提出共同开发的建议,试图在东盟内部进行协调一致,但反对域外大国的过多介入,并认为在各方谈判无果的情况下送交国际法庭。其次,本文对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动因进行考察,并认为推动马来西亚在南海区域的行为最重要的是油气资源的经济因素。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动因是海洋权益的维护,并从地理、历史、安全和法律四个维度进行论述。再者,为了更宏观看待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本文从战略视角分析了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指导战略,主要通过选取与中国的战略互动为案例分析。身为南海争端方的区域性大国,中国对南海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周边国家如何与中国进行互动则会左右南海的局势。本文提出一个分析框架,即基于威胁的认知对中国采取的对冲战略,以求达到权力的平衡,笔者称为对冲型大国平衡战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对中国的认知是相对友好的,不认为中国是威胁,并对中国采取一种即接触又防范的对冲战略,以便在促进本国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规避中国可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损害他国利益的举动的风险。而对于南海问题,马来西亚与中国有共同的目标,双方都赞同共同开发的方案,也提倡以双边形式促进协商和共识,但另一方面在安全上也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共同合作以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文章跳开微观分析马来西亚的观察棱镜,而从全局的角度对南海问题的争端缓解及解决进行论述。本文从双边多边协商机制为立足点,并认为南海各方应该采取开放性的态度透过综合途径进行协商对话。在涉及两方的争端上采取双边协商,而主要还是以多边协商机制为主。在多边协商机制上,南海各方可以透过官方层面的第一轨道如东盟外长会议、东盟-中国协商机制以及非官方的第二轨道如南海问题研讨会进行互利合作,并且在特定议题上如南海安全与航行自由议题让域外大国加入讨论协商。此外,各方也应该采取共同开发的途径并在谈判无果下把问题送交国际法院进行最终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