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患者和家属的乙肝防控知识掌握度及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1)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并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2)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探讨乙肝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福州地区264例乙肝患者及126例家属乙肝防控知识认知度、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史、未使用避孕套、乡级及以下卫生所肌肉/静脉注射史、缺乏乙肝预防知识与福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福州地区乙肝感染人群具有4种危险因素、3种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1种危险因素,和无可疑危险因素暴露的占比分别为11.881%、27.723%、38.119%、19.802%和2.475%。福州地区乙型肝炎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父婴/母婴传播(53.465%),次要传播途径为医源性传播(19.802%),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和不明原因传播途径占比分别为12.871%、11.387%和2.475%。(2)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期间总体生存质量平均标准分为76.328±9.937分。生存质量评分随患者特征不同而不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生存质量的因素为焦虑、睡眠质量、患病后无经济收入、住院天数、已婚、居住在县乡村、家庭月人均收入和医疗付费形式。20%的乙肝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生焦虑合并睡眠障碍,其生存质量较低。(3)乙肝患者乙肝知识总得分平均标准分为66.863±17.068分,合格率为62.500%。家属知识总得分平均标准分为63.081±18.408分,合格率为52.381%。乙肝患者对乙肝知识的认知度与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类型相关。应重点关注受教育年限9年及以下的农村男性患者和家属。网络是乙肝患者及家属的主要知识来源。患者希望了解的知识需求依次为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病情观察指导。家属期望获得的健康指导依次为用药指导、预防知识指导及饮食指导。结论:(1)福州地区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史、未使用避孕套、乡级及以下卫生所肌肉/静脉注射史、缺乏乙肝预防知识。福州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含两种危险因素组合为主,主要传播途径是父婴/母婴传播。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宣教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人群乙肝预防意识,从而降低乙肝的感染率。(2)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期间总体生存质量不高,其影响因素有:焦虑、睡眠质量、患病后无经济收入、住院天数、已婚、居住在县乡村、家庭月人均收入、医疗付费形式。在临床治疗期间,存在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患者是低生存质量的高危人群,乙肝临床治疗路径中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及早开展知识宣教并积极治疗以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提高生存质量。(3)福州地区乙肝患者和家属乙肝防控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与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类型有关。乙肝防控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需求随乙肝患者特征不同而各异。应重点关注受教育年限9年及以下的农村男性患者和家属。应根据患者和家属不同特征,按需求制定个体化乙肝健康教育路径,并采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有差别的健康教育干预,从而增强乙肝防控意识,实现降低乙肝感染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