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东北平原一般4月末至5月初播种,9月下旬收获,每年裸露休闲时间长达7~8个月,且东北地区春季气候干燥、风力较大,导致该地区土壤风蚀严重,黑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比较试验,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均匀垄传统耕作模式、耐老化膜常年覆盖耕作模式、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耕作模式、宽窄行平作模式的产量、效益、生态效应以及适应保护性耕作的品种特性,为促进东北平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东北春玉米区采用耐老化膜常年覆盖耕作模式,使玉米生育时期提前2~3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明显提高,与均匀垄传统耕作相比,增产15.56%;并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两年平均净收入比均匀垄传统耕作高1656.1元·hm-2。耐老化膜常年覆盖耕作模式使土壤风蚀量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及经济损耗量显著降低;提高土壤含水量上具有较大优势,播种出苗阶段及苗期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均匀垄传统耕作模式高1.15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增温效果明显,播种出苗阶段≥10℃积温较传统耕作模式高34.1℃,耐老化膜常年覆盖耕作模式是一项在东北地区具有推广前景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玉米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表明,耐老化膜常年覆盖耕作模式下品种吉单137优势明显,郑单958次之;在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耕作模式下郑单958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综合来说,品种郑单958优势明显且性状稳定;吉单137虽然在耐老化膜常年覆盖耕作模式下产量较高,但受外界影响较明显,整体性状不稳定。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比较试验研究,达到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为促进东北平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拱隧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连拱隧道以前在国内外的工程采用较少,可借鉴工程经验不多,当前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编制行车计划是公交企业的核心业务,关系着整个调度计划的车辆使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对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某些省市走在了时代前列,积累了丰富而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反思
刚刚结束的APEC北京峰会既成功地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又有效地推动了亚太主要国家间关系的新发展。无论对亚太区域合作还是中国的对外开放,APEC北京峰会都将开启一个新篇章
公开权力清单、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从试点以来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民心所盼,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现实依据和现实意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