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脊髓背角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c-Jun N-terminalkinases,p-JN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方法:健康雄性大鼠,体重200-220g,周龄6w,进行鞘内置管,取置管成功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CCI组(P组)和GDNF组(G组)。除C组不予任何处理外,其他各组按De la Calle等的方法制备CCI模型,但S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结扎。S组和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次,隔日一次,至CCI术后14d;G组坐骨神经结扎后鞘内注射GDNF(Pepro Tech公司,美国)2μ g/次,稀释至10μl生理盐水中,隔日1次,至术后14d。各组大鼠分别于CCI前、CCI后3、7、14d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withdmwal latency,TWL)。取CCI术后3、7、14d各组大鼠的LA-6脊髓背角,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JNK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120只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伤口感染、肢体瘫痪及导管脱落等现象发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均出现术侧后瓜内收、轻度外翻和跛行。与C组比较,S组机械和热痛阈以及脊髓背角p-JNK和p-ERK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S组相较,P组在各个时间点机械和热痛阈均明显降低(P<0.05),而脊髓背角p-JNK和p-ERK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G组在各个时间点机械和热痛阈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仍低于S组,而脊髓背角p-JNK和p-ERK表达均明显少于P组(P<0.05)。  结论:鞘内注射GDNF可以提高神经病型疼痛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值,具有中枢抗痛觉过敏作用;JNK和ERK可能是GDNF作用的靶点。
其他文献
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让其健康地成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