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提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系统,用该理论解释现代汉语非受事宾语句的意义构建和句法语义实现过程。全文共12章,约12万字。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的历史、现状、对象、意义和方法等。第二章从概念隐喻理论、框架转换、神经心理三个方面介绍概念整合的理论基础,整合借鉴了隐喻跨概念域的映射方式,将隐喻的两域模式扩展为四空间映射模式;框架转换能将静态的框架语义重新组织到新的框架中构建出新的意义,整合也将动态的框架转换应用到整合时整合框架对输入空间事件框架的选择上;大脑整合功能的发展历史、神经生物学的神经感知处理机制和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均能证实概念整合的存在。第三章探讨概念整合的基础理论心理空间理论,心理空间认为语言并不携带意义,语言引导意义,心理空间也不同于一般认为的可能世界,它在意义建构观上属于认知语义学范畴。该理论建立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基础之上,通过对跨域函数、框架化和视点理论的发展及对认知映现理论的发现而来。本章还介绍了心理空间的辨认原则、空间转换和认知建构等。第四章介绍了概念整合的基本框架、映射类型、整合网络类型、运作机制及整合原则。概念整合由输入空间、共有空间和整合空间构成,空间之间映射和投射形成创新结构;概念之间的映射类型有投射、图式和语用功能映射;整合网络类型有单一、镜像、单侧和双侧网络;整合的基本运作机制为组合、完善和扩展,整合会导致空间内部或空间之间关系的压缩与竞争;整合原则有组成原则和统治原则两类,人类量度原则为整合总原则。第五章介绍用于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的事件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事件结构理论起源于动词意义的体结构研究、逻辑语义中的事件研究,生成语义学用谓词解构将事件分解用于句法研究。此后,事件结构被用于句法语义接口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事件从词库映射到句法和事件直接映射到句法两类。第六章提出概念整合、构式语法与事件结构理论结合来表征语法与意义的表征模式。语法整合的句法实现是以想象事件和语法构式为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映射和投射,在整合空间中由句法句式表征出来;语法整合的意义实现是以句法句式和事件结构为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映射和投射,在整合空间中由想象事件表征出来。第七章讨论供用句的意义构建及句法实现过程。句式由“一定数量的NP1使用一定数量的NP2”和“一定数量的NP2供一定数量的NP1”整合而成,分析其整合特征,得出浮现意义为“一定数量的物质供一定数量的人或物使用”。第八章讨论存现句的意义构建及句法实现过程。句式由“存在对象存在(或处于某种状态)”和“某处存在某物”整合而成,分析整合特征,得出浮现意义为“某处存在处于某种状态的存在对象”。第九章讨论工具宾语句的意义构建和句法实现过程。句式由“A做P”和“A用I”整合而成,分析整合特征,得出浮现意义为“主体实施动作时对工具的选择”。第十章讨论处所宾语句的意义构建和句法实现过程。句式由“A做(P)”和“A位于L”整合而成,分析整合特征,得出浮现意义为“主体实施动作时对处所类型的选择”。第十一章讨论材料宾语句的意义构建和句法实现过程。句式由“A做P”和“A使用M”整合而成,分析整合特征,得出浮现意义为“主体实施动作时使用某种材料”。第十二章“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