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作为建造的艺术,早已脱离欧洲古典中“高雅艺术”的狭隘观念,必须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来考察。对比于长期困扰中国建筑理论界的近代建筑样式层面的解读,建造领域内的发展和转型特别成功,完全没有出现建筑学术界后来的种种限制。对中国建筑采用建构的方法进行文化历史上的研究,无疑比采用欧洲古典的方法进行样式分类的研究更为有价值,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以工匠为主体的中国营造业的研究。由中国私营手工业作坊与营造厂构成的近代营造业,是关系中国近代建筑业全局的重要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建筑活动最终都将落实到生产层面,落实到施工行业上。中国近代营造业掌握外来先进技术的速度,以及创造性地融合中外建筑技术的成就,决定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特殊地位,在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条件下愈加突显。武汉市现保留的许多近代建筑施工工艺都相当精湛细腻,而武汉近代建筑研究成果亦醒目卓著,本论文以此为基础,选取武汉地区近代营造厂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武汉近代营造厂在1861年至1949年间,历经武汉开埠、晚清洋务运动、民国国民政府的建立、日军侵华武汉沦陷及武汉光复等社会内质因素推动,致使其有孕育、发展、兴盛、萎靡和复兴等阶段外在形式的表征,从而引发对营造厂顺时而变的资质申请制度、人员管理、技术工作状况及承建的武汉近代大量近代建筑实践的研究,且以汉协盛等营造厂实例分析论证,最终在对其客观历史地位的评析中,全面和系统的揭示武汉近代营造厂的价值和发展规律,丰富和完善武汉近代建筑史的研究体系。本文通过对区域营造业的挖掘来继承和发扬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精神,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为当今中国建筑活动中各分支行业普遍存在的紧密关系提供研究基础,并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人们去关注近代建筑技术、关注本土建造技术和外来建造技术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