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凉市是国家“一带一路”丝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黄土高原西南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区内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黄土沉积覆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十分发育,对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结合GIS与RS技术对平凉市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成本小,时效性好等优点。本文收集了平凉市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和地质环境资料,结合平凉市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对平凉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分布以及灾害发生的影响要素做了归纳分析。运用敏感性指数分析法,最终确定了坡向、坡度、断层距离、岩性、植被、河网距离、降雨、人类工程活动这8个参评要素作为这次研究的危险性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分别对平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区划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危险性区划图。同时,对两种研究结果做对比分析,得到如下几点方面的认识:(1)对平凉市地质灾害点的数量、规模、分布等发育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凉市地质灾害类型上多以滑坡、泥石流为主,这两种灾害占所有灾害点数量的78.2%;在灾害的规模上,多以中型灾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点最为发育的有华亭、庄浪、泾川县,占全区灾害点总数的56.3%。(2)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平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评价和区划,并把两种研究结果做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低、中、高危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7.5%、32.9%、29.6%;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地质灾害低、中、高危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5.7%、23.8%、40.5%。(3)使用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典型灾害隐患点实地实习记录对平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进行验证与对比分析,发现模糊综合法更精确、更科学,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平凉市地质灾害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