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喀什老城区的高台民居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历史景观。目前,对喀什高台民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主体建筑结构的改造和保护方面,但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高台民居边坡崩塌灾害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喀什高台民居的重大历史景观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本文以“喀什市高台民居区崩塌灾害专项勘查”项目为依托,在完成了野外实地调查、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情况下,分析崩塌滑坡体的工程特性,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两方面的特点,对研究区内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做了系统地质分析,采用定性分析(野外判定法)和定量分析(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从而对研究区崩塌灾害发育特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了能为高台边坡的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出发,对高台民居边坡崩塌土体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我国其他地区典型黄土的各项性质进行了对比,由于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比较特殊,高台民居崩塌土体的强度等工程性质明显高于典型黄土。(2)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分析得到了喀什高台民居区崩塌灾害的分布规律: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1282-1284m和大于1286m以上的高程区间内;崩塌灾害主要发育在3-9m的陡坎高度区间内;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80-90。的高台边坡上;崩塌灾害主要发育在北坡方向,分布在亚瓦格街办区内。(3)根据高台边坡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将高台民居区崩塌灾害的破坏模式划分为滑移破坏模式、倾倒破坏模式和坠落破坏模式等三类,其中主要以滑移破坏模式为主,倾倒破坏模式和坠落破坏模式次之。影响研究区崩塌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有地形地貌、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冰雪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4)通过野外判定法和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高台边坡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自然+地震及自然+地震+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欠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对欠稳定及不稳定区段进行适当的工程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