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既往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无效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SPD)(以下简称脾切除断流术),术后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具有预测功能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指标,为临床工作过程中预防SPD术后发生PVST提供依据,以期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5年6月到2018年11月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择期腹腔镜下实施SPD患者88例的临床病历及相关资料,依据临床资料完整性及排除部分失访患者,最终入组患者共64例,依据入组患者相关标准:均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既往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无效者,通过胃镜发现一特殊“征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者,其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已排除术前合并PVST者,并完善手术相关检查,术前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收集A级或B级者,再予以保肝及其他相关治疗术前均调整为A级。收集最终入选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及术后1、3、5、7日PLT、APTT、INR、PT等血液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术前及术后门静脉系统直径测量,随访术后3个月的相关临床数据。依据是否发生术后PVST,将患者分为PVST组与非PVST组。比较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既往糖尿病、既往高血压病、门静脉系统直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测定)、血细胞分析、凝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等因素与术后形成PVST有无统计学意义,寻找可能与SPD术后发生PVST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有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分析及总结术后出现PVST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最终入组的64例择期实施脾切除断流术(SPD)的患者,术后发生PVST的共22例,42例未发生PVST,发生率为34.38%。2.PVST组中性别、年龄、BMI、酗酒史、既往糖尿病、吸烟史、既往高血压病、术前APTT、术前PT、术前INR、术后1、3、5、7日APTT、PT、INR,术后1、3、5、7日PLT、术后肠系膜上静脉、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止血药物与非PVST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VST组与非PVST组组间相比术前PLT计数降低,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脾静脉直径、术前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直径、术后脾静脉直径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据上述分析结果,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SPD术后导致PVS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测定的门静脉直径增宽可能是术后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377,P<0.05)。结论:1.PVST组与非PVST组组间相比术前PLT降低和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脾静脉直径、术前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直径、术后脾静脉直径增宽,可能是SPD术后PVS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门静脉直径增宽可能是SPD术后导致PVS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