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综合评价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haid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城市基础设施是京津冀做好持续发展的配套物质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社会面貌、提升生产力,基础设施同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最为重要的是,同发展不配套的基础设施不仅无法支撑经济的进步,更将制约城市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了解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相应对策建议,是京津冀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样也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基础设施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公共产品、社会先行资本、外部性、自然垄断、政府管制、资源优化配置等理论,对基础设施的属性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基础设施的内涵。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建设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从涉及基础设施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动力、生态环保四个子系统出发,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础设施综合评价分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总体趋于一致,说明本文的评价是可靠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基础设施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的只有天津市、北京市、秦皇岛市、廊坊市、衡水市5个城市,仅占京津冀城市群城市个数的38.46%,并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京津冀城市群分为三类。进一步对基础设施的四个子系统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其得分和排名,从而详细的分析各个城市基础设施现有的不足。最终,从落实改善不足、打破行政限制、拓宽资金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居民协会、形成长效机制等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