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又叫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它通过分析话语的语言特点和话语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并进而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复杂的关系。随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新闻报道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尽管新闻报道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记录,但是它绝对不总是客观、公正的。报道者意识形态和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都会不可避免的通过新闻报道来影响读者。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分析新闻报道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卫报》和《中国日报》各选取10篇关于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借用UAM Corpus tool软件,以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所选取的20篇新闻报道分别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行了批评性对比分析。在文本阶段,主要通过分类和及物性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语言描述;在话语实践阶段,从消息来源和转述形式两个方面对新闻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进行阐释;在社会实践阶段,从《卫报》和《中国日报》两家媒体的机构背景和香港“占中”事件的社会国际环境进行解释,进而揭示隐藏在新闻语篇背后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研究表明,《卫报》和《中国日报》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卫报》刻意将香港“占中”描绘成由无辜勇敢的香港居民为反对专政蛮横的中央政府对香港最高执行长官选举的决定发动的一场正义的、进步的运动;而《中国日报》则将香港“占中”定义为由香港激进人士发动的一场扰乱社会秩序,破坏香港法制的非法集会。两家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不同的态度是由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经济体系所决定的。因此,读者在阅读新闻报纸的时候应增强自己的批评语言意识,提高批评阅读能力,从而更加客观的看待各国(地区)媒体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