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病因诊断慢性结膜炎的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慢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内分泌物进行DNA提取并加入细菌及腺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探讨PCR检测应用于慢性结膜炎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感染性结膜炎患者36人(36眼),慢性免疫性结膜炎患者24人(24眼),正常人22人(22眼),两眼共患结膜炎者取较重的一侧。所有受试者结膜囊分泌物提取的DNA分成两部分,分别加入细菌引物及腺病毒引物进行两次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中观察结果。对于第一组检测人群同时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观察结果。结果:1.慢性感染性结膜炎组(Ⅰ)有14眼扩增出520bp大小条带,阳性率38.89%;4眼扩增出1004bp条带,阳性率11.1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0,P<0.05);2.慢性免疫性结膜炎组(Ⅱ)有3眼扩增出520bp大小条带,阳性率12.5%;1眼扩增出1004bp条带,阳性率4.13%。3.慢性感染性结膜炎组(Ⅰ)细菌培养法有19眼培养出阳性,阳性率为52.78%与PCR检测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2,P>0.05)。结论:1.慢性感染性结膜炎检测细菌感染多于腺病毒感染。2.部分慢性免疫性结膜炎患者可能对细菌或病毒成分或产物致敏,或者检测出细菌为存在于结膜囊内的正常菌群。3.虽然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较细菌培养法无明显差异,但对样本要求不高,且经济又时间短,对慢性结膜炎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非典型急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DNA提取以及PCR扩增,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法在非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结膜炎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结
“假如砝码有磨损,我们来看一下……”  科学老师擦去画在黑板上的砝码一角,又补上条弯弯的弧线,让它看上去活像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教室里顿时涌起欢乐的哄笑,安娅也忍不住捂着嘴,扑哧一声笑出来。坐在她前面的小胖子听到,扯着尖尖的怪嗓子吆喝一声:“张安娅都笑了!”  一时笑声更盛,安娅却没有了扯起嘴角的力气。以至于同学们将视线移向她时,她又是一副颔首沉默的苦瓜脸了。  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张安娅都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