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新浪)、微信(腾讯)、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互联网技术革命下产生的新媒体形态,不同于纸媒、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截止到2014年12月,智能手机用户到达5.5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到83.4%,首次超过传统PC(Personal Computer)上网使用率(80.9%),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它影响着新媒体传播空间的舆论格局,并对传统政治传播体制产生了冲击。总之,新媒体不同于以往的媒介传播形态,它对政治传播的结构、传播功能、发生机制、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及操作的技巧等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 Luhan)认为,媒介形态的变革会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人们获取讯息的内容呈现千差万别。因此,麦克卢汉相信媒介自身形态的变化会重塑公众心理,进而控制社会舆论走向。本文将政治传播放置在新媒介背景下,来分析其三要素:政治传播受众、政治传播媒介、政治传播主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新媒体使得传统政治受众逐渐群体化且传播方式呈现非线性化;其次,新媒体拓宽了政治传播主体的传播途径,强化了其政治信息的影响力,但是“训示式”的传播模式受到挑战;最后,新媒体的“碎片化”特征和“自媒体”属性使得其能够迅速介入热点新闻,弱化了传统媒介的舆论影响力,但反而强化了传统媒体的深度化特性。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拓宽了政治传播的渠道,强化了政治信息在社会公众中的舆论引导力。而对公众而言,从下到上的传播模式,改变了公众被动接受政治信息的局面,政治传播主体逐渐公众化,政治传播逐渐走向政治交往。研究新媒对于政治传播的影响,有利于现存的政治传播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增强政治传播的效能,提高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强化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