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进入商品房时代以来,城市住区的物质环境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对住区发展的关注逐渐聚焦于住区交往并有一定拓展,但目前国内研究缺乏对交往活动的理解,且国务院和行业专家倡导我国住区模式回归为街区型住区。因此,对街区型住区交往空间的深入探析,既是对住区交往空间研究内容的拓展,又是对我国住区模式发展趋势的响应。本文选取广州街区型住区中的五羊新城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起始研究法、行为注记法、行为核查法等调研方法和空间句法等分析方法,分析五羊新城交往空间特征,提出广州街区型住区交往空间优化的策略与建议。本文主要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现状分析、概念辨析和理论研究。包括分析住区交往空间研究现状,界定街区型住区的定义,梳理领域性、社区社会资本等理论。第二部分:分析广州街区型住区公共空间特征。该部分从住区总体特征、小区空间特征、空间要素特征3个层面分析广州街区型住区和五羊新城的公共空间特征。第三部分:以广州市五羊新城为例,详细分析其交往空间特征。具体内容包括:统计归纳五羊新城的交往活动系统;分析五羊新城交往空间布局特征与公共空间特征的关系;分析各类交往空间属性、交往空间要素对各类交往活动的影响;分析五羊新城各年龄组人群参与住区交往的数量与其他住区研究的异同;从社区社会资本的角度评价各类交往活动社会意义的高低。第四部分:对广州街区型住区交往空间的优化提出策略与建议。该部分以增加交往活动数量、满足各年龄组人群需求、提高交往活动的社会意义为理念提出目标与导引,分别提出具体策略与建议,包括优化住区布局、优化交往空间布局、满足各类交往活动发生的最低要求、功能混合与优化、市民参与住区交往空间改造,塑造行为场所等。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完整的街区型住区交往空间系统呈现等级化结构,交往空间系统的布局与街区尺度、小区尺度、领域空间类型、街道类型、小区类型、可达性等有密切关系,各类交往活动对界面、设施、植物等有不同要求;相比其他住区模式,街区型住区有益于青年人、中年人参与住区交往,但目前广州街区型住区交往空间尚未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交往活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贡献与交往活动的平均时长和频率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