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炼厂氢气网络的夹点分析与优化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原油重质化、硫含量不断增加以及对油品的清洁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氢气消费量迅速增长。氢气成为炼厂主要原料之一,在炼厂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炼厂日益受到重视。提高氢气利用率、减少新鲜氢气消耗量,将对炼厂节能降耗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对炼厂氢气网络进行优化研究,为降低炼厂氢气消耗提供理论依据十分必要。本文在查阅了国内外炼厂氢气网络优化问题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对大连某炼厂氢气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收集全厂装置相关数据基础上,使用夹点分析方法对炼厂设计工况及操作工况下的氢气网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装置使用氢气纯度过高,含氢气体排放量较大,未得到有效利用。该炼厂新建连续重整装置即将投产,氢气网络将发生较大变化。通过计算不同氢源的产氢成本,以炼厂用氢成本最小为目标对连续重整装置开工后的氢气网络进行了设计。对该工况下氢气网络进行夹点分析,发现未经提纯的重整氢浓度在氢网络夹点浓度之上,因此直接使用可进一步降低用氢总成本,减小氢气损失。通过氢气网络的夹点分析,发现夹点浓度以下的含氢气体一直存在排放量过大的问题。本文分别模拟了采用膜分离方法和变压吸附方法回收排放气中的含氢气体,并对该氢气网络进行了夹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炼厂氢气网络增加变压吸附单元后新鲜氢气的成本费用更低,为炼厂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其他文献
磷酸掺杂聚[2,2’-(间亚苯基)-5,5’-二苯并咪唑](mPBI聚苯并咪唑)膜在高温下具有高质子电导率,在低成本无加湿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但高分子量mPBI
近几年生成性教学备受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对生成的教学设计研究、对生成的策略研究等。然而,目前有关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对生成性教学本质内涵缺乏统一认识,给生成性教学的理论研究造成了不少思维困惑和实践误区。本研究以哲学的视野为出发点,重新论述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并在分析这些理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反思生成性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生成性教学的
制革工业是常规污染与毒性污染物较多的重要工业源。目前制革废水经过传统生化处理后大部分污染指标可达到排放标准,唯氨氮(NH4+-N)和总铬值始终难以达标,并且制革综合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随处置时间增加持续释放的特点,处理难度较大。新型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容积效能远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基于至今已在垃圾渗滤液、污泥消化液、半导体加工废水等高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成果,
室温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熔点低于25℃的盐类化合物。由于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可以通过调整阴、阳离子组合或嫁接适当的官能团来获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