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风雷激荡,四十年神州巨变,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下,探寻进一步提高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不仅是发展高质量对外贸易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建设新时代贸易强国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国经济大局提出的鲜明任务,中欧班列作为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贸合作的主要平台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此责无旁贷。而且中欧班列的开通打通了欧亚大陆间的陆路运输通道,使班列既成为提升中国内陆各城市对外开放度的引擎,又成为拉动各城市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有鉴于此,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价值的问题是,作为促进城市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一项新型开放式运输通道,中欧班列的开通能否有效助力城市出口竞争力提升?若上述问题成立,中欧班列将通过何种路径助力城市出口竞争力提升?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竞争力的积极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特征?明晰上述问题,对于实现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新时代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研究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一方面,基于“运输成本效应”和“中心—外围”理论梳理出中欧班列开通与城市出口竞争力的大致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区域创新理论、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以及区域贸易开放理论,推理出中欧班列开通可通过创新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开放度水平三条路径,促进城市出口竞争力提升。然后,通过中欧班列发展现状的描述以及整体出口竞争力水平与中欧班列发展状况的相关趋势,为理论推演的结论假设提供现实经验支持。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5—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将中欧班列开通信息与地级市数据信息相匹配,利用时点不一致的多期DID模型,评估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作为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竞争力。在考虑内生性干扰、样本选择偏误、控制时变趋势和替换核心变量、改变模型设定与剔除其他核心城市等稳健性检验后,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效应依旧稳健。第二,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本文研究发现,创新驱动、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是中欧班列开通提升城市出口竞争力的主要机制,而且异质性检验也表明,在西廊道和中心城市区域,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竞争力能够发挥更大的促进效应,同时中欧班列也能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实现联动,以共同提升城市出口竞争力。第三,鉴于高质量已成为新时代中欧班列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基于统一品牌、发送量、返程比率、城市合作和多式联运等维度,发现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亦能对城市出口竞争力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该结论不仅符合新时代中欧班列的发展要求,也验证了中欧班列具有充分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前景。以上结论揭示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积极作用,表明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完全有望成为建设新时代贸易强国的新支点。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未来中欧班列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出口贸易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打牢以中欧班列为载体的“走出去”平台,发挥多元化经济效应。不同城市应因地制宜,紧抓中欧班列的开通机遇,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路径,借助中欧班列推动当地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2.顺应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趋势,擦亮中欧班列品牌。创新制度设计,加强统一品牌建设,引导开通班列城市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力争形成以“中心”带动“外围”的发展模式规范班列发展。强化内陆城市与沿海港口城市的通力合作,鼓励发展多层次的开放式运输新模式。将合作视野向外延伸,搭建统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发运货物种类、数量、目的国、报关等信息即时共享,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班列。3.合理把控政策干预,为中欧班列发展保驾护航。政府部门应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减少对中欧班列发展的过度干预,将发展的自主权交给市场;加大研发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出台措施,创造便利化的金融环境;深化中欧班列与国家重大开放战略的联动。4.以贸易合作为基础,推动中欧班列向产业合作转变,构造畅通欧亚大陆价值链的大通道。推进通关便利化,强化沿线国家海关国际合作;加大税收、贸易、投资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增强班列服务产业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