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公共性”与社区整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家研究社区治理和社区秩序的核心命题。公共性指的是多元主体在相互认同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主要通过制度、法律等形式表现出来,公共性是一个社区中多元主体共生共处的重要基础。“社区公共性”指的是建立在社区内多元主体面对面交流基础上的“单一主体”对其所在地域共同体的共识,是政府有效动员和整合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来实现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本论文以市场化、城市化和“单位制”衰落为背景,以兰州市某个案社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中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描述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中城市社区异质性特征和社区公共性衰减状况,分析社区公共性衰减的原因,探究以重建“社区公共性”为基础来实现社区整合的方向与可能。本论文调查所见,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过程中,城市社区异质性从社区内和社区间两个维度上展现出来。社区内异质性的基本特征是:一,人口结构异质性,中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居民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于初中到硕士研究生,且与年龄负相关;大多数社区居民户口所在地与现居地一致,外来非户籍人口不断增加;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二,就业结构异质性,社区居民就业率不足五成,从业居民的行业分布分散,从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私企和个体工商业等部门分散开来。三,收入水平异质性,社区家庭年收入不断增加,家庭年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四,消费结构异质性,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支出比例和消费观念差异明显。从所调查的两个社区间异质性的基本特征是:一,从人口结构来看,一个社区汉族人口多且受教育水平较高,另一社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众多且受教育水平较低。二,从就业结构来看,一个社区辖区国有企事业单位数量多,社区就业多样化,另一社区仅有1家国有企业,社区居民多在体制外的行业就业。三,从收入水平来看,辖区国有企事业单位数量多的一个社区居民家庭年收入高,另一个社区居民家庭年收入低。研究发现,市场化、城市化和“单位制”衰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社区异质性增强、并导致社区公共性衰减的三个重要机制。第一,社区公共性的内涵是指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居民的社区认同和社区归属感。其外延主要在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公共规则、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参与和社区公共服务五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二,原来“单位社区”的公共性体现在:生产与生活于一体、单位成员受正式制度约束下、社区居民享有“包办式”社会福利、社区居民遵从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三,社会转型中城市社区公共性衰减主要表现为社区公共精神的缺损、社区公共规则的“空窗”、社区公共空间的萎缩、社区公共参与的减少和社区公共服务的不足。本论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重建“社区公共性”是实现社区整合和社区有效治理的合法性基础,这里的“合法性”指的是被社区居民广为接受的合乎情理的逻辑。具体而言:第一,挖掘社区文化来构建社区公共精神是重建“社区公共性”的核心内容;第二,遵从社区多元主体的“公意”来构建社区公共规则,是达成对社区居民约束、并使社区居民获得集体行动能力的前提;第三,在社区公共精神的导引和社区公共规则的约束下,来拓展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让社区居民能走出自己的私域,去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公共活动、促进公共交往,是社区居民能充分表达自己对社区治理主张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载体;第四,深入研究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差别,以真实区分社区居民的公共需求和社区居民的差别化需求为导向,动员多元主体和多样化资源来向社区供给公共服务,是实现社区整合和社区治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