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的世界第三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至2006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6亿,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8亿。因此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的一项重要任务。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机为“肺、脾、肾”三脏亏虚导致的“阴虚燥热,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笔者对近十年来“从肝论治消渴病”的文章进行初步总结,在从肝论治消渴病的病机认识方面,大多医家认为,“肝火灼津、肺津不足;肝郁脾虚、脾不布精;肝火犯胃、胃热炽盛;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心肝火旺,火热灼津”为导致消渴病的原因;另外,也有医家从“肝气不调、脏腑失用;肝火灼津、津液亏虚;肝血不足,脏腑失养”等气血角度论述肝与消渴病的关系。在治疗方面,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分别拟“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舒肝化瘀、滋补肝阴、补养肝血、温补肝阳”等法。无论是从现代医学角度、还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均证实“从肝论治消渴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其中医诊治的理法方药体系还并不完善。本文在古现代医家已有的理论认识基础上,对导师徐远教授在消渴病治疗中的部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消渴早期治宜达肝理气、和调脏腑”,“消渴变证治宜调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诊治思路和临床体会。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出入失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引起消渴病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故通过“疏肝行气、健脾化湿;疏肝解郁、健脾布精;疏肝调气、和胃降气:疏肝理气、开郁清胃;清肝泻火、宣肺利水;舒肝开肺、通利三焦;养肝滋阴、益肾填精;温补肝肾、行气散寒;疏肝解郁、清心养阴;补血柔肝、养心安神”等法,使脏腑功能和调,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由于消渴变证的形成多与瘀血阻络有关,根据“已病防变”的治疗原则,通过“补气调肝、活血行瘀;疏肝解郁、行气祛瘀;养肝滋阴、补血化瘀”等法,使气足血充,气活血畅,从而达到延缓消渴变证的发生、发展的目的。对于消渴变证已出,提出从消渴患者舌下脉络及下肢胫前皮肤情况判断血瘀入络程度之临床认识,对瘀血阻络仍应早辨识、早治疗。病久瘀深,则酌情使用藤类、虫类等药物攻坚除瘀。“从肝论治消渴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本文目前提出的治疗观点,仅为“从肝论治消渴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供临床工作中参考。而“从肝论治消渴病”的完整理法方药体系,将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