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溪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的常规教学通常强调让学生直接记忆结论性的教学内容,不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是一种功利性色彩浓厚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随着“慕课”向中小学延伸,“慕课”所具有的大规模、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节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持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状态。“慕课”还有利于各地的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究新的教育模式,均衡教育资源,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因此,如何将“慕课”的优点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项目以联通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并在相关参考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将“MOOC课程理念”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的“慕课”发展情况、趋势、翻转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成果,归纳出数个“慕课”教学主要流派及交流平台的优缺点,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慕课”模式教学的优势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具体程序及操作步骤,初步构建了贯穿“慕课”理念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在“慕课”理念和相关理论的引领下,本研究编制了适合于“慕课”课程教学的“艾滋病与免疫调节”、“种群的特征”、“神经调节”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四个教学课例,并将这些课例在玉溪市第三中学高中二年级生物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对试验前后学生情况的调查结果和考试成绩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和研究发现,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慕课”理念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认知度得到良好发展。论文的最后,讨论了“慕课”课程模式在生物学基础教育教学应用和推广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同时展望了“慕课”课程模式的教学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