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歧义容忍度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之一,成为了研究者们热门的研究对象。听力技能是其它技能的基础,但是笔者在江西省ND初级中学教学时却发现,英语听力对于初中生是个难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对学生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很多因素导致了学生英语听力差,但是主要原因是学生歧义容忍度较低。经过初步调查与访谈,肯定了此假设之后,笔者试图针对初中生歧义容忍度的提高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笔者选取了实习班级3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访谈、教师反思日记、学生写反馈记录等方法对自己的英语课堂进行了监控与评价,展开了为期一学期的行动研究,对学生的英语听力歧义容忍度进行了培训,旨在为我国农村的英语听力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行动研究共进行了三轮。第一轮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真实的语言材料、多样化的听力任务对学生歧义容忍度的提高有帮助;第二轮研究结果表明,以语言感知为目标的活动以及英语听力策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歧义容忍度;第三轮研究表明,听力歧义容忍度的提高与日常训练相关,英语听力活动应该更有交际性。行动研究后,通过对定性与定量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1)歧义容忍度提高能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策略的使用。2)歧义容忍度提高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成绩。3)歧义容忍度提高能减少学生焦虑,提升学习兴趣。本研究结果为初中生歧义容忍度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进一步提供了实证支持,所做的行动研究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范例,行动研究中探索了各种提高学生歧义容忍度的方法,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选听力材料,训练听力策略等,以期听力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