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对荆条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qw20208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太行山南麓地区典型灌木物种—荆条(Vitex negundo)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CK(对照,0gNm-2·a-1)、LN(低氮,5gNm-2·a-1)、MN(中氮,10gNm-2·a-1)、HN(高氮,15gNm-2·a-1)四种不同梯度的施氮水平来模拟氮沉降,研究荆条幼苗生长初期的形态特征、根系特征、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酶活性等对氮沉降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施氮处理下荆条幼苗的株高、基径、冠幅、叶片数及叶面积在实验后期生长趋势均表现为MN>HN>LN>CK,氮添加水平在10~15gNm-2·a-1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2)不同施氮处理下荆条幼苗小细根(0.0<D≤0.5mm)和大细根(0.5<D≤2.0mm)根长、表面积及体积变化均表现为MN>CK>LN>HN。荆条幼苗细根质量、生物量、比根长及比表面积均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MN处理下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MN处理下幼苗细根质量与细根生物量较CK均有显著增加,LN与MN处理下细根比根长及比表面积较CK有显著增加。HN处理下幼苗细根各指标较CK均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较LN与MN处理均有所降低。  (3)LN、MN及HN处理下荆条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较CK有明显增加,最高值均出现于MN处理。胞间CO2浓度变化表现为LN>MN>CK>HN,且MN处理显著高于CK。在人工控制光强的情况下,荆条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MN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在人工控制CO2浓度的情况下,不同施氮处理下羧化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及CO2饱和点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MN处理下达到最高值随后降低。CO2补偿点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4)不同施氮处理下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总体变化表现为MN>LN>CK>HN。叶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值均出现于MN处理。叶片MDA(丙二醛)含量表现为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除30d时MDA最高值出现在LN处理,整个实验期间叶片MDA最高值均出现在对照组。不同施氮处理下荆条细根POD与SOD活性均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在MN处理下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细根MDA含量最高值出现于HN处理,最低值出现于MN处理,且HN显著高于CK。  (5)株高、基径与叶片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冠幅、叶面积及叶片长度与叶片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细根生物量与细根POD、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6)荆条幼苗在氮添加水平为10gNm-2·a-1时发育最好,然而在氮沉降浓度超过10gN·m-2·a-1达到15gN·m-2·a-1时,幼苗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重金属离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Cu2+、Fe3+和Hg2+的污染,荧光传感器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了众多科研者的关注。本论文以芘、罗丹明和萘酰亚胺
丙烯酸及丙烯酸酯(Acrylic Ester,AE)作为丙烯的主要下游产品,广泛用于塑料、涂料、纺织、皮革产业、絮凝剂、建筑材料、造纸产业等领域。随着市场上对丙烯酸及其酯的高需求,装
大型机组是石化企业主要能量和介质的动力传输设备,在生产运行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根据大型机组的运行状态做好监测、诊断和问题处理工作,保证大型机组的长期安全运行,在
学位
熊去氧胆酸(UDCA)是名贵中药熊胆的主要有效成分。但由于熊胆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难以满足临床研究及使用的需求。大体上来说,UDCA合成有三个主要途径:(1)化学合成;(2)微生物转化;(3
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为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排放到大气中的碳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等温室气体(GHG)的浓度越来越高,并且众多学者研究指出这些气体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