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考古学发展迅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发掘并整理出版了成批的先秦和秦汉简牍,为我们研究先秦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我们开展古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已进展得相当深入。在发表的一些个案研究中有不少涉及到《史记》的记载,有地下与地上记载相互得以印证的,也有相互比正不同而存疑的。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现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史记》中的史实记载不再是所谓"孤证",而且不少记载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这就促使我们对既往先秦史研究的成果和《史记》有关学术史的问题上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和研究。本文旨在以"二重证据法"之"补正"思路下,响应史学界关于利用出土资料重新撰写古代史的号召,使用考古学成果,尤其是利用出土简牍与《史记》所载史实进行比对研究。进而结合思想史与政治史内容,从史学史研究角度深入分析为何会出现地上地下资料比对后"存疑"的情况,追溯《史记》史实渊源,深入探讨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内涵与《史记》成书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先秦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与历史结论的检验。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进行本文方法论的相关论述,对"二重证据法"与《史记》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史料问题与司马迁成书困境问题和《史记》研究中"二重证据法"的应用问题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进行《史记》先秦部分与出土资料考辨。由于《史记》涉及先秦史部分非常广泛,无法全面论述,故选取重要并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探讨。结合文献与出土材料,对《史记》中大禹相关记载的重要人物与史实进行探究,将《史记》有关大禹治水细节与考古学印证,并且探索禹时代大洪水和治水真实性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对《史记》秦代部分与出土资料考辨。对有关秦的历史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史记》对秦的记载和出土资料的对比研究,从长时段观察探究有关秦人始源、皇位继承、秦亡等问题。第四部分着重探讨对司马迁与《史记》成就再认识。探究司马迁人生走向与《史记》成书背景,对司马迁的学术渊源与人生理想、太史公的政治尝试,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与"学术争鸣"以及从汉武帝丞相问题看司马迁所处的政治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并且对前几部分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提升,进一步论证阙疑之后司马迁"一家之言"的深意,旨在对先秦史研究以及对《史记》与司马迁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