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及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5例,均行肾活检,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膜性肾病组26例及非膜性肾病组39例。膜性肾病组膜性肾病I期7例,膜性肾病II期16例,膜性肾病III期3例。非膜性肾病组:系膜增殖性肾炎20例,微小病变19例。健康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血浆sEPCR及sTM含量;同时常规检测血凝常规及D-二聚体,并收集整理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sEPCR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浆sTM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组之间sEPCR及sTM的水平:血浆sEPCR水平:膜性肾病组高于非膜性肾病组(P<0.05)。膜性肾病组中膜性肾病II期sEPCR水平较I期及III期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TM水平:膜性肾病组与非膜性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浆抗凝血酶III(AT–II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sEPCR水平与血浆sTM水平无相关关系(r=0.115,P=0.455)。5.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sEPCR与D-二聚体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28,P<0.05),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关系(r=-0.632,P<0.05)。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sTM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r=0.548,P<0.05),与TC(r=0.625,P<0.05)、TG(r=0.568,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sEP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D-二聚体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提示sEPCR可能参与了PNS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NS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之一。2.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的患者血浆sEPCR水平升高最明显,可能是其更易形成血栓新的机制之一。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sT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血浆sEPCR水平的升高无明显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