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西方最早展开对择偶的研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索择偶行为的内部机制和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关于择偶的理论框架在不断完善,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于有着跨文化的解释力,近年来在择偶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外的心理学家通过具体、严谨的测量方法,综合各种研究范式,对人们的择偶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我国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择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但是研究方法以征婚启事内容分析和择偶问卷等自陈式测量为主,并且由于理论体系发展不完善,实证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本研究在对进化心理学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的研究范式以及测量方法,对中国女性的择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致力于当代中国女性择偶偏好的内容、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
第一,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自编的《中国女性择偶偏好调查问卷》对女大学生和女性职业群体进行调查,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了中国女性择偶偏好的3维度因素结构,即“好基因”(good-genes,男性优良的先天特质,代表男性具有拥有优良基因的特征和线索)、“好资源”(good-provider,男性良好的社会经济地位,代表男性具有为后代提供良好亲代投资的能力和资源)以及“好爸爸”(good-father,男性温和忠诚的性格特质,代表男性具有为后代提供亲代投资的良好性格基础和意愿)。
第二,使用自编的《中国女性择偶偏好调查问卷》以及《个人与家庭情况收集问卷》对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女性的城乡差异、是否独生、年龄、学历、恋爱状况、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生育意愿等均会对女性的配偶选择构成影响。
第三,为了进一步明确经济、健康以及生育对女性择偶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还通过三个实验全方位地探测了经济状况、疾病威胁以及生育状况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状况较差的女性在择偶时比较偏向于拥有“好资源”的男性,处于疾病威胁中的女性在择偶时则更加青睐拥有“好基因”线索的男性,而面临生育及抚养孩子境况的女性则更倾向于选择“好爸爸”类型的男性。并且,阈上及阈下实验结果稍有不同,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