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策略下中美情景剧中抱怨语的对比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uuuppp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Austin(1955)首次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以来,对于言语行为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对不满、拒绝、感谢、祝贺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抱怨语的合理使用及作出恰当的回应,是交际得体性、能动性、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因此,也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青睐。House and Kasper(1981)从直接性程度对英德抱怨语进行了区别,Olshtain and Weinbach(1987)指出了抱怨语的前设条件,以及Journal of Pragmatics上在2009年度也发表了与抱怨语相关的杰出的研究,国内的学者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抱怨语的相关研究,如刘惠萍(2004)对抱怨语的回复类型做了对比,金宇(2005)以母语为英语者、英语学习者、以及母语为汉语者三种类型的对象进行抱怨语的对比研究。然而,以上研究多从两种外语视角来进行比对,忽略英汉抱怨语的对比研究,此外,研究所用数据多通过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收集,不能覆盖日常生活用语,因此,本文通过从中美情景剧中收集语料,并基于Culpeper不礼貌理论框架以及Culpeper和Bousfield所提出的不礼貌策略,对中美抱怨语及其策略进行对比,主要包括:(1)分析和研究不礼貌策略下的抱怨语,以便使笔者对抱怨语有全面性了解;(2)探讨抱怨语言现象下的跨文化交际。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本文既运用了定性分析法又运用了定量分析法。其中,运用不礼貌理论分析中美朋友间抱怨策略的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属于定性分析,而从中美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老友记》中进行语料的收集则属于定量分析。本文选取的语料来自于美国的情景喜剧《老友记》和中国情景剧《爱情公寓》。这两个情景剧都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同一个公寓里朋友间发生的故事。编者为了突出抱怨语的对抗性,巧设抱怨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住在一起朋友间的趣闻轶事,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观赏性。所以,本文分别选取了其第一季所有集中的语言作为语料。研究发现:中国人多用间接抱怨语,美国人更偏爱于直接抱怨语,在Culpeper不礼貌理论及Culpeper和Bousfield的不礼貌策略下,具体体现为,中国人多用非公开的不礼貌策略,如把他人排除在外、表示不感兴趣不关心等;而美国人多用赤裸裸的不礼貌策略,如威胁、批评、咒骂等。
其他文献
<正>1.高蛋白饲料树——饲料桑。饲料桑是从桑树品种中选育出来的杂交优势桑。饲料桑速生性强、抗逆性优良、经济性突出,且病、虫害少,具有耐贫瘠、耐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在
本文选取南京市2005年至2016年共12年的数据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所示的倒"U"型关系。结果显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
眼看着大学生活走向尽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越来越焦虑的神情。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在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且数量越来越庞大的高校毕业生面前。几乎每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现实的压力。在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面前,不少家庭倾其所有供孩子上大学,算算一名大学生三到四年的培养成本,一个家庭最少也需要付出四万元,这还不包括三四年间所付出的宝贵精力和青春年华,但“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