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开发战略西移,东部资源枯竭矿山加速整合关闭,亟待转型来应对矿山关闭引发的社会经济生态衰退诸多问题。将关闭矿山视为复合自组织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把关闭矿山引发的问题视为对矿山的扰动,可以从恢复力理论的视角破解矿山关闭转型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本文立足恢复力理论体系中的自组织系统、系统服务束、吸引盆地模型、适应性循环模型等理论基础,首先对关闭矿山系统的要素、动态演变、自组织特征、系统服务束变化等进行了分析,了解了系统在矿山运营期及关闭矿山后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矿山系统恢复力的属性、特征、关联着手,尝试对关闭矿山恢复力进行内涵界定,并对系统的扰动类型、过程机理进行了剖析,把握影响恢复力的驱动因素;然后选取徐州市大黄山矿为研究对象,划分适应性循环过程,以便识别恢复力转移的关键节点,通过研究系统要素在管控、冲击和驱动力的影响下主要变量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恢复力,从而确定关闭矿山系统的一般恢复力和特定恢复力的指标体系,继而对系统不同状态的恢复力指标进行测度,实现对关闭矿山的恢复力评价;最后对大黄山矿恢复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遥感数据解译对矿山系统演变调查表明,研究区从1999年闭矿截至目前,耕地逐步减少,部分转化为草地;建设用地增多,主要是居民点集中化安置和新兴企业厂房大规模建设的缘故,交通路网也愈发健全;土地用途变化明显,关闭矿山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具有时空动态特征。(2)东部矿山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存在典型的权衡/协同关系现象,矿山关闭前系统的服务类型比较单一,以供应服务为主,且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煤炭供应服务、能量供应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而矿山关闭后系统服务综合化,完全涵盖了供应、支持、调节和文化服务,各服务功能均不同程度增加。(3)大黄山矿社会生态系统伴随着矿山生命周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1958-2009年),具体地,可划分为开发阶段(1958-1980年)、保护阶段(1980-1993年)、释放阶段(1993-1999年)、更新阶段(1999-2009年)。而后矿区进入非矿业主导的循环型产业发展阶段。(4)大黄山矿系统的土地生态子系统的特定恢复力指标包括潜水位埋深、植被覆盖度、排灌设施的有效性、水土资源剩余量,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特定恢复力指标包括剩余劳动力、技术水平、接替产业产值比例、政策支持度、规划执行力。而矿山系统一般恢复力的变化趋势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增高到走低,稳态转移后又增高的过程。(5)大黄山矿社会生态系统未来发展需要着重提高系统焦点尺度的适应能力,改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发挥政策优势,发展产业经济,改善矿工就业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