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能源回弹效应实证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推进,交通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逐步提升,但能源消费量并没有随着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而减少,反而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这种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时能源消费量并未相应减少的现象被称为“回弹效应”。能源回弹效应在交通运输业的存在,使得交通运输业节能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与预计目标发生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政策措施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因此,如何通过深入研究交通运输业能源回弹效应,为相关节能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借鉴将成为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界定了交通运输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内涵,提出了交通运输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存在能源回弹效应的产生原因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交通运输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基本测算模型;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对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LMDI方法的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效应值测算模型以及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的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基于上述测算模型,本文以中国2000-2010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交通运输业能源回弹效应实证分析,测算了中国交通运输业总体能源回弹效应值及各种运输方式能源回弹效应值,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措施节能成效显著,但运输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能源消费量的减少。(2)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整体的能源回弹效应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十一五”期间的回弹效应值大于“十五”期间的回弹效应值,应进一步引导运输需求向低能耗行业转移。(3)2000-2010年,中国公路运输业回弹效应值低,且能源强度降低空间大、能源消费占比大,应成为重点节能领域;民航运输业能源强度最高,回弹效应值较高,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应重点加强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有利于能源节约的运输方式,应重点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好的满足运输需求。(4)降低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能源回弹效应,需要从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运输结构和企业规模调整以及运输用能管理等方面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能源市场和运输市场的调节作用,以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量作为双重节能目标,切实形成多方联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探索对乳腺科手术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筛选出86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时间选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3例.实施
偏导射流伺服阀是液压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前置级内流场分布情况和流体运动规律影响着伺服阀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阀控系统的性能。由于前置级结构的不规则性,导致流场分布非常复杂,微小的结构变化就会给接收腔压力及增益等流场特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优化前置级结构参数,指导伺服阀设计和生产,建立前置级精确的数学模型、仿真模型以及对前置级流场形态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偏导射流伺服阀前置级的流场特性。首先
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绝大部分高端装备依赖进口。以关键零部件齿轮为例,国内的齿轮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结构重、寿命短和可靠性差等问题。由于国内的大部分产品仍处
随着我国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农村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比例依然较大.农村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劳动力的短缺成为了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水运事业已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倾向:一条长腿是航道等级不断提高,通航功能不断增强;一条腿短即航道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航道配套服务功能相对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