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国家都有追求社会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恐怖主义的猖獗,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破坏了国家安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损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尤其在美国“911”事件以后,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强了反对恐怖主义的行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与法制,并在区域性和全球性外交中达成各类反恐协作与决议。预防和制止恐怖主义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1890年,美国学者正式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近一百年来,隐私权逐渐成为了一种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承认与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由于支撑反恐的价值和利益与支撑隐私权的价值和利益各有不同和侧重,于是反恐和隐私权之间存在某种紧张与冲突的关系。反恐与隐私权的冲突表现在价值层面就是对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视和保障与私生活的尊重和保障的冲突。如何在法治框架下协调两者的冲突,乃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反恐背景下公民隐私权的保障和限制,将隐私权放在了反恐这一特定背景内进行研究,探讨在反恐特定背景下公民隐私权的保障和限制的原则和条件。全文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危害及反恐的意义,强调了当今世界反恐的必要性。第二章选择英美法系代表国家美国及大陆法系代表国家德国,分析它们各自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法案,以及它们原有的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引出了反恐措施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冲突问题,并论述了国际上对这冲突关系的主流看法、联合国期望能够兼顾反恐与隐私权保护的态度。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先是详细介绍了隐私权的概念和价值,详细探讨监听、搜查、扣押三项主要反恐行为与隐私权价值的冲突,随后通过论述反恐措施对公民隐私权限制和克减的必要性,引出了如何在反恐背景下使隐私权得到合理限制和有效保障。第四章探讨了我国反恐措施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关系,以及造成这些关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反恐措施中隐私权保障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