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相关巴金的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巴金思想信仰的研究几乎要使他成为了一个思想家。离开文学来谈巴金的思想难免会成为一种虚妄。尽管巴金反复声明自己并非是一个文学家,他所作的只不过是把内心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心中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这个问题就与巴金所受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了。另外,巴金作为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良知,他的人格特征也无疑是众多巴金研究者的密切关注的对象。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价值失范的社会,无论怎么强调巴金人格中体现出的对于真的执着追求都是理所应当的。本文所要论述的无政府主义影响下巴金的人格精神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去实践,而不是空谈。巴金的文学创作与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任何文学都不能不建立在作者本人对于生活的强烈地感性的体验的基础之上,而尤其像巴金这样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其创作的作家来讲,无论他的文学作品受到外界怎样强大的思想理论的理性引导,他的作品都无法逃开其真实生活体验和对于生活的情感承担。然而,巴金的文学创作中,其强烈地情感承担和理性思想理念常常是相互背离的,因这种背离而所形成的艺术张力使得巴金的人格独具魅力。本文导论中首先就提出巴金人格的叛逆与承担是来自于其思想理念与情感承担相互碰撞。不管作家本人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因互相背离而形成的艺术张力,它都已经渗透并制约着其文学创作。这就是“巴金前期文学创作的心理障碍”。然后简要论及巴金幼年时期的生命体验与如何接受无政府主义理念的过程。最后,提出巴金前期的文学作品《家》与《憩园》里面正充满了巴金人格上的叛逆与承担所带来的艺术张力。第一章主要论述巴金创作前期的生命体验。首先,写巴金少年时期在“家”里所接受的爱的教育,在“家”里所感受的爱的温暖与对“家”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憎恨;然后写巴金如何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及其思想的形成,调和了对“家”的又爱又恨的矛盾;再论述三四十年代,巴金无政府主义信仰之梦破灭,走入文学殿堂。第二章主要分析巴金的《家》。首先论述巴金创作《家》的时代背景及动因;然后分析巴金如何在小说描写高老太爷,控诉其祖父辈的专制与昏庸;再分析《家》中反映出巴金人格中的觉慧性与觉新性,论述其人格的叛逆与承担。第三章主要分析巴金的《憩园》。首先论述巴金创作《憩园》的时代背景和动因;然后分析在《憩园》中,超我控制着巴金温柔的故乡情;再分析巴金化身寒儿宣泄出对亲情的无限眷念。结语再次强调巴金受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而叛逆中国传统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又无法彻底切断对“家”的深情。这种尖锐的矛盾就造成了巴金人格上的分裂,突出表现在其作品《家》与《憩园》中,如果说在巴金的《家》中,主要表现的是巴金人格中对封建传统专制制度的叛逆,那么在《憩园》里,则表现的是巴金人格中的对家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