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中的权力被认为是一种权力感。权力感是一种对他人影响的知觉,在这一概念中权力被外部刺激唤起。本研究选择行为反应和ERP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采用经过评定的、含有权力意义的动词和名词,唤起参与者的权力感,然后让其完成一个模糊中性面孔的表情识别任务,识别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参与者对面孔表情的加工过程。通过对参与者不同权力感水平下的脑电特点进行分析,考察权力感产生的神经机制,并且对被试在两种权力感水平下面孔表情识别的脑波进行对比,发现权力影响下面孔表情加工的认知神经特点。本研究不仅探究了权力的神经机制,实现了权力感启动效果评估的精确性,也进一步探讨了面孔表情识别中的权力效应,为权力在人类道德(公平、腐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权力词汇词性涵义的加工过程是迅速、自发的,对于早期ERP正成分,名词诱发的EPP波幅比动词更大,EPP潜伏期在右侧额区比左侧额区更短。2、高低权力词汇唤起的N300和N400波幅存在显著差异,与高权力词汇有关的脑电成分主要在左侧额区被唤起。3、权力感唤起条件下,个体对面孔表情的图像信息加工和注意资源的分配存在右侧半脑优势。在面孔表情识别早期阶段(刺激呈现后200-300ms)的ERP成分上,N100的潜伏期在脑区上存在差异,中部和右侧的额区—中央区域先出现N100。同时,左侧额区—中央区出现的P200波幅最小,中部和右侧波幅没有差异。4、权力感唤起条件下,颞顶区对面孔表情的识别加工呈现左侧半脑先于右侧的特点。低权力感水平下,对面孔表情的识别会激活更大的N170;左侧颞顶区的N170潜伏期短于右侧区域。5、权力感唤起条件下,中部和右侧额区—中央区为面孔表情后期认知加工的主要区域。对于面孔表情加工中晚期阶段(刺激呈现后300-600ms)的LPC成分,左侧额区—中央区出现的波幅最小,中部和右侧波幅没有差异。6、面孔表情识别存在权力效应。在权力启动词为名词时,个体存在对面孔图片情绪效价判断的反应倾向差异,被试在低权力感水平下倾向于消极评价,而高权力感水平下倾向于积极评价。